可以说,现在的中华集团已非吴下阿蒙,足以跟国内三大汽车集团平起平坐,因此主管部门对其某些小瑕疵也会睁只眼闭只眼。
按照以往的惯例,中华集团每次都不会无的放矢,这次会不会骄傲起来放了卫星呢?
如果确实达不到运营标准,那就要叫停这样不合格的产品上路营运。万一真如中华集团所宣称的话,那就真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里程碑,足以改写中国的汽车发展方向。
“中华集团在内燃机领域追赶成绩做得不错,但就怕拔苗助长直接在新能源领域栽了跟头。
我们这次到江州,还是以正面鼓励为主,年轻人为出风头一时冲动可以理解。大家多提正面积极意见,不要打消人家的研发热情。”
由信息产业部组建的专家评审团中,一位对中华集团颇有好感的专家特意为同行提前打预防针。
“老李,你是副组长,我们可以听你的。但中华集团也不能胡来乱吹牛,得实事求是,他们公布的各项参数都高得可怕。反正我发现他们造假的话,可不会违心签字,会向有关部门直接反映。”
另一位专家组成员,也是国内某知名大学新能源领域的权威人士,他旗下实验室的电动样车可是怎么样都无法达到鲲鹏的标准。听了同伴的话后,语中带刺回答道。
自己辛辛苦苦干了4、5年,别人半年时间就搞定还超越自己,这当然无法服众。
还有一个潜规则是话语权的问题,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权威解读还是在学院派专家手中,如果中华集团颠覆了他们的认知成果,话语权将会转到中华集团手上。
要知道每年国家科研支持资金中可是有一大部分流到了大学院校场所,话语权的变动可是会产生实实在在利益冲突。
总之,这次专家评审团就是专门挑刺而来,因为鲲鹏的性能超出了他们实际认知的范围。
国际汽车巨头都没有做到的事情,我们国内汽车厂家率先实现,这其实一点都不符合常理。因为一贯来中国汽车工业都是在国际巨头身后追赶,当前莫名其妙在另一个赛道直接领先了,这无法让大家接受,或者应该说不敢相信是真的!
鲲鹏为何发展如此之快,这真的要感谢特斯拉提供的技术,他们在电池组和电机上取得了很大成果。脱胎于特斯拉技术,中华集团将以本地化改进,同时用在了具有更大可操作空间的公交大巴身上,创造了当前的奇迹。
汽车行业有句话叫造卡车是小学生,造轿车才是大学生;同样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造大巴是小学生阶段,而特斯拉则一步到位直接读大学造轿车,技术难度上更甚。
实际上特斯拉属于本硕连读,他们瞄准的是高档跑车领域,比轿车还要高级,导致产品一直难产未能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