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只考策问, 应试者自黎明入, 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 然后才会颁发策题, 五月十三日, 方弛远穿着新做的衣裳, 整理了发髻, 在方喜云和石头两人的目送下随着人群再次入了保和殿。

和上次不同的是,经过一系列礼仪之后,皇上也亲自过来了,大殿里安静的可怕,皇上只开口说了两句话,但是声如鸿雷,方弛远虽然未抬头但也觉得可能是和宫里的建筑结构有关,他静静的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在宫里太监点名的时候,竟然连皇上的脸也没看清。

在小小的人群里站着,方弛远可以说是最显眼也可以说是不显眼,周围的人和他差不多,终于,点名的太监念完了,方弛远到了自己指定的地方等着发卷。

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每一步都没有差错。

殿试只一天,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至阅卷日,分交读卷官8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会用五种记号做为评等,得“圆形”最多者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选圆形最多的十本进呈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

一切照旧,方弛远拿到题目,也并未曾动笔,按照规定他要等宣示官发号统一口令,才能开始答题。

他低眉看了一下题目,按照以往,制策题目题长多为二、三百字,所询一二事;但此并不作为规定,有时题长也可达五、六百字,甚至千字左右,而考生答卷一般在2000字左右。

这次的题目大致意思是说皇上有次江南之行,发现江南人家处处稻香鱼肥,百姓安居,民生富足,他不禁龙颜大悦,回朝后大加赞赏,不仅提拔赏赐了江南地区的多数官员,还发了一篇昭告赞赏的文书,让各地多加学习。但是后期江南水患,却又发现作为国家米仓的江南,竟然连救济之粮都没有,不禁震怒非常,命人严查当地官员,一时间牵连深广。

这次的策问竟绕开了当地官员,直接让评价这个皇帝的行为。

方弛远拿到题目,手都抖了三抖,这个故事他曾在史籍上看到过,虽然这不是在琼朝发生的事,皇帝也不是琼朝的皇帝,但是民不议官,更何况议论的还是皇上,

稍有不慎可能就不仅是考试评等的问题,而是事关脑袋的大事。

从现任皇帝这些年的作为来看,他励精图治,重视农耕,说上去算得上是一个好皇帝,但是自古做臣子的跟了皇帝多年都不能猜出来他的心性,方弛远也不会傻到仅凭这一点表面上的东西就敢大家指责皇帝的不是,毕竟他不是一个人,他的背后还有老师,父母,宗族,他总不是为了一个人在读书。

和他一样,方弛远只稍微偏了些头,就发现周围的几个人也都在研磨沉思,没有一个有动笔的打算。

“果然都是老狐狸。”方弛远笑笑,也开始一边研磨一边思考了起来。

这个典故是拿江南说事,江南土地肥沃,在琼朝素有天下米仓之说,琼朝皇帝历来都格外重视,能在江南占有一席之地的大臣,不少都是皇上面前的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