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古代科举比较有缺公正的地方,你需要去揣度出题者的心思,成败只在一念之间,最后,虽然柳絮和石灰更容易写,但是方弛远还是根据题目中的灿白二字选了食盐,至于对不对,就要看出题者怎么判了。
写出来之后,又花费了半天时间去润色,酉时方弛远把试卷交了上去,这场维持了三天的县试一结束,方弛远就感觉身都放松了下来,此时赵旭来找他。
“弛远答的怎么样?都是背默的题,应该很轻松吧?”赵旭黑着眼眶,疲惫的看着方弛远。
方弛远看着他的脸,知道这两天他也过的不好受,就道“现在先不讨论这个,还是早些回去歇息吧!”
“好!”&a;a;ap;1t;br/&a;a;ap;gt;赵旭摇摇手笑道“我这三天都快困死了!”
随后两人一起携手出了贡院,外面方喜云夫妇早就等着了,看见方弛远,方喜云问候了赵旭一句就把方弛远拉上了牛车。
“怎么样?没哪里不舒服吧!”一上车,赵青春就摸着方弛远额头,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遍才心疼的问。
“没有。”方弛远对赵氏笑笑。然后坐在车上等方弛林出来,方喜云则是默默的没有开口。
趴在窗沿上,方弛远回头看了看贡院外依旧人山人海的街道,他呆呆的出神,不自觉的就念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
“弛远,看什么呢?”赵青春伸手在方弛远面前晃了晃,看方弛远缓过来神又道“晚上想吃什么?”
“都行,娘,我困了,想先睡一会儿行吗?”
第14章 喜讯
方弛远回到家之后,匆匆洗了个澡,离县试放榜还有十几天,他把头埋在热水里,消除了一点三天的疲惫,穿上赵青春给他准备的一套新的换洗衣服,又休息了一会,方弛远就赶去老宅吃晚饭。晚饭是爷爷方安山安排的,方家人虽多,但是读书读出来的只有方喜云一个人,这次他们一辈出了方弛远方弛林两个读书人,家里对他们的科举十分看重,这次两个人去参加县试,刚刚回来,方安山就让张氏做了一桌子好菜。
饭桌上一家人一起吃着饭,&a;a;ap;1t;br/&a;a;ap;gt;“弛远,弛林你们做事一直都让人放心,只是弛远你刚刚学习一年就去考县试,现在能有多少把握?”
“爹,弛远有个进士老师,人家老师都说了,能上的!”听了方安山的话,方弛远大伯娘先开口道,“那肯定就能上了。”
“是啊,而且弛远才1o岁,弛林也有16了。”二伯母李玉也说道,“不像我家弛空,都11了,五经都还没学完,真愁人。”
“也是。”方安山听了家人的回答叹了口气说,“是老二家的弛清十三岁就考上了童生,让我有些心急了。”方安山又笑笑“弛远你认真学就好,咱家有你和弛林俩在,以后肯定会越过越好,都吃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