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页

“不一定,只要计划得当这样规模的战争反而有可能对我们的经济起到促进的作用,尤其是对东北。”

“那这场战争要打到什么时候呢?”

“如果我们在后期慢慢的提升战争的规模俄国撑不过五年,到时候他们无力继续的话自然就会放弃远东,同时因为国库被耗光他们在西北也难以发起有威胁的反攻。”

李富贵点了点头,“破窗理论的效果还有待检验,不过如果以东北为基地支撑一场两万人规模的战争就算对经济有危害也不会太大,这个想法的确比原来那个更好,继续细化吧。”

组建联军的过程给了长江流域的这三大势力一个互相接近的机会,李鸿章和其他一些省份的诸侯们也或多或少的对这次军事行动给予了支持。在解决了太平军在联军中定位的问题之后各路诸侯绝大部分都站出来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这些封疆大吏们虽然这些年尝到了独霸一方的甜美滋味,但是毕生的教育使得他们对于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仍然抱有希望,说到底他们属于封建官僚,要是各路诸侯都是像曹操、刘备那样是从乱世中杀出来的枭雄那情况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因此平定西北这些封疆大吏们是乐见其成的,再加上李富贵远征自然可以减轻他们身上压力,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李富贵自从开始在海外发展之后对国内的势力就一直摆出一幅比较友善的态度,一开始大家还不太适应,想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不过时间一久大家习以为常就有很多人认为李富贵是因为要在海外扩张才没有在国内继续咄咄逼人。实际上这当然是一个误会,李富贵相对收敛只是因为他给自己重新制定了规则而已。

这些省份都为西北战事提供了协饷,李鸿章除了出钱之外更是派了一支彪捍的新军加入到联军当中,在李富贵看来这是李鸿章在玩滑头了,他大概是看到太平军所受到的优待所以觉得自己与李富贵虽然这些年有些疏远,但是毕竟还是有些交情的,这次高调跟进应该可以让双方的关系再热起来,这样他就可以继续摇摆下去。

湖南的情况与所有的省份不同,这个时候的湖南有了一些失控的迹象,新旧势力的冲突把曾国藩夹在当中让他非常不好受,从思想上来说曾国藩算是个保守的人,但是他的见识又让他明白新学的力量,所以他一直在寻找这样一种平衡,遗憾的是新旧势力的水火不容让他的这种希望彻底破灭,成为了一个两面不讨好的人物。幸好这个时代的巡抚手中权力已经变得极大,所以在他的弹压下还没有出太大的乱子。

实际上曾国藩处于这种压力之下再加上年事已高、身有旧疾早就开始有了引退的想法,只是这接班人的问题一直没有着落。因为不管从那个方面来看在他之后都应该是曾国荃继任湖南巡抚,可是这一步却不是那么容易跨出去的,南方的各路军阀到现在为止在权力交接中还没有出现过父子、兄弟相承的事情,这些年当中也的确有两三个掌有实权的总督、巡抚因为年龄或者健康原因放弃了手中的大权,这里面除了一个把权力重新交给朝廷之外其他的都是自己安排接班人,然后上表朝廷要求上面既成事实,清廷既然已经默许了南方诸省的自治也就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每一次都作了顺水人情。所以从这方面来说他们还算不上诸侯,可是现在如果曾国藩打破这个规矩的话朝廷震怒自不必说,周围的势力会怎么看待自己?老百姓会怎么看待自己?

若是依曾国藩的意思他是不会让曾国荃从自己手里接棒的,可是曾国荃这个人不像他哥哥那么沉稳,他觉得这个位子是自己凭借功劳挣来的,如果曾国藩退下来自己接位不属裙带,所以对曾国藩的劝说一直听不进去,因此曾国藩还是只能在巡抚的位子上硬挺着。

李富贵组建联军的事情一开始曾国藩并没有太在意,他那本已不多的精力都被湖南省内的问题给耗尽了,在他看来李富贵平定西北毫无悬念,组建联军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直到后来左宗棠来信说李富贵一定要拉上太平军是为了把这支反贼漂白才让他想到了一些东西。

心中有所感悟的曾国藩立刻把曾国荃招来问道:“李富贵要平定西北,你有没有兴趣参加呢?”

曾国荃沉思良久突然醒悟道:“大哥你这是要支开我?”

曾国藩点了点头,“其实你治军的本事在治政之上,湖南现在这个样子很不好管,不要说你,就是我也只是勉励支撑,这个巡抚有什么好,你以为派了人上街把那些标语撕了我就不知道他们写东西骂我是卖国贼了吗?”

“可是我们曾家……”

“我跟你说了做少遍了,曾家的将来不是靠我们把这个巡抚抱在怀里不放,现在天下大乱我们只是替国家看住湖南而已,难道你真的想把湖南据为己有?曾家的将来还是要靠我们曾家的人一代一代去争取,但是国器决不是我们所能觊觎的。你在湖南做到藩台已经是到头了,要想继续博取更大的功名或者去北京或者去南京,你自己选一个吧。”曾国藩说的斩钉截铁,再没有回环的余地。

“大哥你要这么说我除了去南京还能去哪?”曾国荃赌气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