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对参赛者把关,还要对入围的选手进行声乐方面的基础培训。
四名导师的时间有限,不可能进行一对一的指导,那就需要音乐公司的乐理老师出面。
很多酒吧驻唱歌手没有经过系统的声乐训练,只是通过磁带或者音乐光盘练习唱歌。
这只能说是一种模仿,而不是真的懂得了乐理。
就算是一个不懂五线谱的普通人也能通过模仿唱的不错,却很难成为专业的歌手。
所以,选出有特质的声音后,还要对他们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录制节目。
到了导师选择学员的阶段,那些被选上的学员会继续进行更深入的音乐培训。
这些培训都需要花钱,这是和音乐公司合作的一个原因。
作为回报,音乐公司有权利选择和参赛的学员签约,培养他们成为一名专业的歌手。
虽说《华国之声》不允许专业的歌手参赛,但音乐公司有可能会让旗下的新人歌手混进来,进行宣传炒作,提高知名度。
这就是猫腻和黑幕了。
好在只是第一季,谁也无法预料节目能不能火爆起来,音乐公司的小动作做的很节制,慕姗姗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到了明年的第二季,肯定会有更严格的规则,这种事杜绝不了,只能尽可能的保证公平。
黄勃到《华国之声》节目组所在的紫玉饭店报了名,填写了个人资料,参加了初选。
初选相当简单,就是看看唱的怎么样,有没有基本的唱功,把浑水摸鱼的参赛者淘汰。
这不是达人秀,而是歌唱比赛,重点看的是唱功。
这对黄勃来说是小儿科,很容易进入了初选,复选是挑出那些在声音上有特色,有一定培养潜力的歌手进入节目录制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