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页

从那时候起,她就开始关注这个作家,寻找这个作家的作品。

看《顽主》的时候把她逗乐了,看《活着》的时候把她弄哭了,她还看了那么多的电视剧,觉得只要是林子轩制作的电视剧都是那么好看,那么贴近生活。

时间长了,她成了林子轩的忠实读者。

作为一名有文艺倾向的读者,她想在书里和作者交流,通过文字来了解作者,而不是像那些追星的女孩一样一定要得到偶像的签名。

她觉得这样更为纯净和美好,不会因为见到作者而失望,万一作者是个秃顶的老头呢。

不过徐静蕾还是见到了林子轩,或者说见到了林子轩的照片,那是在一本叫做《我在美国的180天》的图书里,作者是林子轩的爱人。

对于要不要买这本书她犹豫了很久,那时候她刚上电影学院。

一方面她不想打破自己的幻想,另一方面她又非常的好奇,因为林子轩平时极为低调,在报纸上很难找到他的照片。

就算是有一两张合影,也是站在不显眼的位置,不仔细看没人认得出来。

他在为人处世上都是如此,在被人抨击的时候,也很少回应,总是沉默应对。

这也是徐静蕾喜欢这个作家的原因,她觉得这样很好,好的作品总会有人欣赏,没必要和人争来争去,时间会证明一切。

如果林子轩在报纸上和其他评论家展开骂战,她或许会有些失望。

在经过一番纠结后,她还是买了那本书,想从一个侧面了解自己喜欢的作家。

好在林子轩没有让她失望,书里有不少林子轩和慕姗姗的照片,俩人站在一起是那么的般配,笑容是那么的甜蜜。

还有林子轩写的序言,对文艺女青年来说有着极大的杀伤力。

徐静蕾在心里默默的祝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