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嘉栋喝了一口茶水,润了润有些沙哑的喉咙,在没有良好的环境和麦克风的情况下,想要盖过机械的轰鸣的确有些吃力,但卢嘉栋并没有因此而有半分的不悦,要知道能搭起万山航空所这个搭架子,已属不易;
更何况两个飞机修理厂的改造、一个运十设计团队的延续和维持,都是响当当的吞金兽,上级拨付下来的专项资金和万山军工生产联合体的利润,看上去是个庞大的数字,但三大吞金兽稍稍一张嘴,这点钱即刻便被吃抹干净,为了能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让真正的好钢用在刀刃上。
很多诸如综合办公楼,配套的招待所,豪华的食堂和洗浴中心等无关紧要的设施便是能省则省,也正因为如此,每当开会的时候,万山航空研究所的领导和专家们,就好像游击队员一般经常打一枪,换个地方,人少的时候便挤在小办公室里,或者某人的宿舍中,人多一点儿就安排在厂房,甚至是厂区外的小树林里……
总而言之,在厂区内,时不时的便能看到十余位专家聚在一起,或切切的讨论,或拧眉沉思,然而在这样简单的都称得上是简陋的环境下,对新战机的研制工作却从未中断过,更没有人为此而心生抱怨。
因为他们的心无不系在新式导弹攻击机上,只要能将这款凝聚众多心血的新式战机,送上蓝天,他们即便再苦再累也无所谓,就如同当下厂房里的噪音,这些航空专家们不是真的听不见,只是选择性的不让其打扰自己的思路罢了,卢嘉栋也是一样,于是在干咳两声,整理整理嗓子,便再次提高音量:
“按照我的想法,新式导弹攻击机之所以成为导弹攻击机,最核心的便是它的多用途性,空空导弹是导弹、空地导弹也是导弹,空舰导弹还是导弹,既然我们的新式飞机被定位为导弹攻击,那么是不是这些导弹都能够融合其身,令其发射,才是能真正的称为导弹攻击机呢?
我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因此,我认为,咱们这款新式飞机,首要的立足点便是实现其多用途性,增强其执行任务的弹性,最终让这款战机既具备优异的空战性能,又拥有极强的对地、对海打击能力,所以,我觉得,咱们就应该打造这样一款多用途战斗机!”
第704章 鸭翼
所谓多用途战斗机,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执行多重任务能力的作战飞机,在对空领域,能够应对一般的空中威胁,至少能在敌机的突袭或围堵下,安然脱离,或是将其歼灭;在对地对海方面,则拥有极强的攻击力,特别是在应用诸如c801反舰导弹、激光制导炸弹等精确制导武器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和潜力,可以说,卢嘉栋所介绍的方案很前卫,很大胆,也很振奋!
然而如此振奋人心的概念,在卢嘉栋说出后,就如同一滴泉水落入浩瀚的汪洋中一样,连一点像样的涟漪都没有掀起来,除了厂房内不断轰鸣的机床外,座位上的众位航空专家,无不是神色黯然,沉默以对。
甚至还有几个无奈的叹着气,暗地里摇起头,就连与卢嘉栋堪称忘年交的杨弘毅,也都微微的垂下眼帘,好似睡着了一样,根本没有听到卢嘉栋究竟都说了些什么,这般景象,别说是振奋,如果要不是厂房内的巨大噪音,估计在这种压抑的沉默下,一大半的人都会睡着……
没办法,向卢嘉栋刚刚陈述的那套高、大、上的主体研制方向,这些航空专家在以往的二十年当中即便耳朵没听出茧子,头脑中那一根根强有力的神经,也早被无数的超性能指标数据搞得麻木了……
诸如所谓的双二六(即实用升限超过两万六千米,最大飞行速度超过26马赫)、超一流的空中格斗能力、极具前卫的超视距空战能力、无与伦比的对地对海攻击能力,从五十年代末开始,空军、海军航空兵以及航空工业部不止一次的下达一项又一项在纸面上无比辉煌漂亮的能行指标;
为此,向后论证上马歼9、歼11(老型号,后下马)、歼12、歼13等众多战斗机研制型号,相关的指标数据更是一变再变,力求将新式战机的性能指标不但要达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新锐战机的技术水平,而且还要有所超越,最终打造成举世无双的超级战机!
这般远超航空工业基础,违背武器装备发展规律的做法,到头来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疯狂上马的项目,因为无法实现,只能像一颗颗坠落的繁星,一个接一个的下马,就算是勉强坚持下来的歼8项目,也因为技术和工艺的局限,刚一诞生,便面临落后、过时的尴尬境地……
中国航空工业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在座的专家们都是亲历者,见证者和聆听者,领导们的初衷和心意或许是好的,但急功近利,不切实际的做法,却一次次让满怀希望的进步,最终沦为停滞不前的原地踏步,现如今,站在黑板前的年轻人也是一位领导,而且还是一位国内绝无仅有的综合性军工联合生产体的领导,或许他在兵工行业有着无人可比的权威性,但在航空领域,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