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页

但仔细看看各大媒体的报道标题,就可以感受到那无处不在的倾向性:“爱情与正义的抉择,兰斯选择了原谅。”

“乔治·克鲁尼承认错误。”

“事情水落石出,乔治选择认错,兰斯选择原谅,但真相呢?”

“剽窃门画上句点,兰斯成为‘晚安,好运’主笔人,只是,隐藏在背后的真相却值得深思……”

“误会?阴谋?还是贪婪?剽窃门落下大幕。”

“施特雷洛接受克鲁尼道歉,剽窃门暂到一段落,但这到底是剽窃还是失误?”

“‘晚安,好运’编剧阵容发生变化:兰斯洛特·施特雷洛成为主笔人。”

“兰斯洛特的无可奈何,他还能否继续信任朋友?”

“落寞孤寂的背影之后,留给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思考!”

……

几乎所有新闻媒体的观点都大同小异,由于兰斯的息事宁人,事情就暂时被尘封了,没有人会再计较乔治是否真的剽窃了,真相已经不再重要。所以他们也不会在没有证据、当事人放弃的情况下,继续指责乔治剽窃,但更多人都站在了兰斯的身后,字里行间表达出了相同的意思:在乔治的友谊面前,在华纳兄弟的压迫之下,兰斯放弃了追究责任的权利,接受了既定的事实,这不仅是一种无奈,更是整个产业的诟病。

如此内容的背后,影射的就是“乔治剽窃却能够逃脱处罚”的事实。包括“洛杉矶时报”在内,所有人都一致认同,这就是乔治的错误,兰斯才是受害者,更令人寒心的是,作为加害者却肆无忌惮地颠倒黑白,而作为受害者则不得不忍气吞声。在版权保护已经如此健全的情况下,依旧有人敢顶风作案,着实令人愤慨。

不仅仅是新闻媒体,业内人士的主流观点都也认定了乔治的确是剽窃抄袭了,被揭发之后,迅速承认错误,尽可能地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公关工作的处理到位挽救了一场形象危机。人们对于这样的套路着实再熟悉不过了,尤其是考虑到“晚安,好运”背后的华纳兄弟,联想一下不久之前华纳兄弟对兰斯的封锁,事情似乎就更加简单了。

表面看来,剽窃门已经尘埃落定;但人们心目中留下的印象却已经不可磨灭,如此影响之深远之深厚,是无法衡量的。

“晚安,好运”的业内好评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沉寂了下来,不是指媒体综评和烂番茄指数,而是指讨论热度,根本没有人再提起这部作品,彷佛此前的如潮赞誉直接都蒸发消失不见,就连华纳兄弟的学院公关都不得不暂时停摆——因为大量专业影评人、演员、制片人都不愿意出席“晚安,好运”的相关派对或者活动,在如此风口浪尖之上,没有人愿意“支持”一部涉嫌剽窃的作品。

眨眼之间,“晚安,好运”就从热带炎夏坠入北极寒冬,所有人都讳莫如深,拒绝再次提起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