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页

客观来说,这样的表演方式没有太大的问题,还是能够准确传达出情绪的,而且汤姆倾尽了全力,可以算是不俗的表演。但兰斯需要的不是“不俗”,而是“精彩”。这样的表演放在迈克尔·曼版本的“借刀杀人”里,也许就已经足够了,但放在兰斯版本的“借刀杀人”里,表演细节被无限放大之后,就显得粗燥敷衍,观众的情绪脱节会变得十分严重。

兰斯最不需要的,就是汤姆再次回到他以前的表演方式。因为这样的方式太过偶像派了,而且细节严重不足,情绪挖掘也泛泛而谈,一切深刻的东西都被模糊化了,也许汤姆依靠这样的表演可以拿到金球奖,但绝对不是奥斯卡。这也是兰斯在电影开拍之前,千方百计说服汤姆放弃了确认权的根本原因。

他需要汤姆脱离这个他最熟悉的舒适领域,但问题就在于,这个舒适领域让汤姆取得了二十年的成功,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看着汤姆走向监视器的背影,僵硬而急躁,兰斯握了握拳头,他知道,硬战就要来临了,虽然比预期之中早了许多,但……的确来临了。挺直脊梁,兰斯也打开了车门,走了过去。

第293章 正面口角

表演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从来不是。表演需要天赋,需要灵性,还需要努力,缺一不可,即使是天才,表演天赋和灵性也往往会在日渐平庸的角色之间蹉跎消散。

比如说在后来红遍全球的詹妮弗·劳伦斯(jennifer wrence),年仅二十三岁就赢得了奥斯卡小金人的认可,不仅是新生代之中最炙手可热的女演员,即使在漫长历史长河里也是备受瞩目的学院宠儿,她的表演受到了无数赞誉,俨然成为了新生代演员的领军人物。

但事实上,詹妮弗最出色的表演却是来自于“冬天的骨头”,这部作品是她演员生涯的第三部作品,同时也第一部担任主角的作品,在这部电影之中,她收放自如、震慑心灵的表演一鸣惊人,入木三分的演绎让作品的整体质量都得到了提升,最终轻松收获了奥斯卡影后提名。可惜的是,这种灵性却在时间的推进之中缓缓消失,无论是为她赢得影后的“乌云背后的幸福线”,还是收获诸多赞誉的“美国骗局”,都难以媲美。

各中原因十分复杂,三言两语难以解释清楚,但不可否认的是,表演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原因之一,或者称之为表演套路、表演模式,也可以称之为舒适领域、安全领域。

每个演员都会有自己习惯的表演套路,当这一套路成功之后,顺着这种方式延续下去,往往能够轻松地复制成功,所以演员会将这种习惯沿袭下来。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为不断地重复自己,以至于忘记了表演的本质,只是“习惯性”地将那一套展示出来,灵性和天赋也就消磨殆尽。

其实,不仅仅是演员,好莱坞热衷于拍摄续集、热衷于拍摄类型片,也是如此;同时,在社会上,人们总是试图去追寻成功者的脚步,希望能够以相同的方式复制成功,这都是相同的道理。

开荒、未知、冒险,还有改变,总是让人望而生怯。

这也是英国学院派的老学究们始终将舞台剧放在重中之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伦敦西区的一出戏剧,上演往往是以季为单位,短则三个月,长则数年时间,所以,同一个演员就必须在同一出剧目里饰演同一个角色,演出达到数百场。那么,同样的演员、同样的剧目,为什么观众会不厌其烦地走进剧院欣赏呢?

这就是表演的精髓,每一场表演都会根据不同情况、演员的不同状态不同理解不用演绎,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内行观众“品”的就是戏骨的个中滋味。在这个框架之中,演员如果不断重复自己,那么很容易就会被淘汰——要么是观众对这个角色失去了兴趣,要么是更换全新剧目之后无法突破自己,所以,这就要求演员不仅仅是演出,还需要钻研,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对角色、对表演进行钻研,希望能够在保持自我特色的情况下,演绎出新的东西来。

这就叫做打磨演技。

兰斯的表演功底出身于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沿袭了这一习惯;但兰斯的表演经历却是在百老汇打磨出来的,与伦敦西区不同的是,百老汇更加开放、更加新潮、更加创新,以一种海纳百川的姿态接纳更多的可能。即使如此,上一世十三年的磨练,兰斯也不认为自己的演技已经真正出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