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页

南茜的想法其实也是目前圈内比较主流的一种想法,本来“后天”这部电影就先天不足,整个剧组几乎没有值得一提的宣传噱头,再加上灾难电影已经逐渐没落;好不容易出现了新颖宣传点子,时机把握却出了问题,令人扼腕;再考虑到“特洛伊”紧随而至,“后天”的票房前景确实令人堪忧。

“好莱坞报道者”作为最具话语权的业内专业杂志之一,其内部资深人士的观点自然有着绝对的权威。整体而言,看衰“后天”的观点还是占据了主流。

“宣传策略时机选择错误?”哈维尔挑挑眉看了看南茜,然后轻笑了起来,“你们的观点和‘洛杉矶时报’保持一致啊?难道你跳槽换工作了?”

“洛杉矶时报”昨天上午出版的一期之中,对“后天”的票房给出了预测,正是五千万美元。关于宣传时机的观点,就是由他们最先提出来的。

克里夫·罗宾森撰文表示,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灾难电影的市场就几乎被蚕食殆尽,去年春季档上映的“地心抢险记”仅仅只取得了三千万美元的北美总票房,即使成本只有七千万美元,但依旧让制片公司亏损了数千万。在2000年之后,唯一一部取得了票房认可的灾难电影是来自于2000年上映的“完美风暴”,这部作品也被认为是新世纪之后灾难电影的最后荣光,可是其一亿八千万的北美票房比起一亿四千万的成本来说,也不能算是大获全胜。

——值得一提的是,“完美风暴”的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就是“特洛伊”的导演。

在文章之中,克里夫认为,灾难电影市场的萎缩让“后天”本来就错过了天时,尤其还是如此特殊敏感的一个档期,为票房取得佳绩创造了更多坎坷,令人担忧;而与此同时,由于“特洛伊”的夹击,电影又错过了地利;再加上剧组本身卡司阵容难以担当大任,最著名的居然仅仅只是好莱坞二线演员丹尼斯·奎德,人和也成了镜花水月。

在“天时地利人和”无一优势的情况下,完美宣传计划又选择错了爆发时机,这无疑是致命的。

不过,克里夫还是对兰斯的导演功力表示了期待,“上帝之城”本来就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兰斯却展现出了深厚的水准,所以让人们有理由对“后天”也报以期待,再加上过去几个月的病毒宣传,所以克里夫给出了“五千万”的首映票房预测。

毋庸置疑的是,“洛杉矶时报”作为西海岸的舆论领导者,即使是批判观点,也势必有理有据,克里夫的这篇文章也得到了广泛赞同。目前整体而言,媒体的预测都是在五千万上下徘徊,与二十世纪福克斯自己的预测基本保持了一致。

一共有七家媒体对“后天”的首映票房进行了预测,其他媒体全部都处于观望状态,显然对于今年暑期档的特殊情况还是不太确定;而“特洛伊”还有一周才首映,这一周的预测信息就已经超过了两位数,二者的鲜明对比着实太过残酷。

其中,最高预测来自于“纽约邮报”,他们认为电影的首映票房可以高达六千六百万,毫无悬念地为今年暑期档打响第一炮;而最低的预测则来自“旧金山纪事报”,仅仅三千八百万的预测数据坚定不移地看衰了这部电影的票房前景。

尤其是“旧金山纪事报”,布莱恩·巴洛对于电影首映票房完全不看好,在文章结尾甚至说到,“如果不是考虑到这是暑期档,也许一千八百万的成绩才是最为实际的。”作为参考,上一周“贱女孩”的首映周末票房也足足有两千四百万——这显然是在嘲讽,“后天”仅仅只能依靠暑期档的观众人潮取得一定的突破。

与“后天”形成对比的是,目前已经有六家媒体预测“特洛伊”的首映票房将会取得一亿美元以上的数据。这前有狼后有虎的糟糕境地,让“后天”的首映前景蒙上了一层浓浓的阴影,似乎电影还没有上映,暑期档第一个月的胜负就已经尘埃落定了般。

“我尊重的是事实。”南茜耸了耸肩,目前整个好莱坞的目光都锁定在了暑期档之上,“后天”和“特洛伊”这两部率先抢滩的作品讨论热度更是超乎想象。事实上,南茜对兰斯也有一丝亲近感——毕竟是他让自己赢得了更多工作机会,但南茜却不会让主观判断影响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哈维尔停下手中的动作,认真打量了一下南茜,他对电影票房的了解不多,但他对兰斯的了解却独步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