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雪先生是温病派的没有错。但是他也把湿热病的侵犯途径归纳为三个方面。”
钟医回答道。
“哦?”白兴腾好奇地看着钟医。
“其一,薛雪先生认为,有少数病人邪气是从皮毛侵入。不同于吴又可、叶天士的温邪上受的观点,只强调温邪从口鼻而入。”
“其二,大多数患者,邪气是从口鼻而入。这一点又同于温病学家的观点,但又有所不同。盖温病则邪从口鼻而入,伤于心肺。而湿热病邪虽然也从口鼻而入,但所伤脏腑则主要在脾与胃。因为脾土属太阴,主湿而恶湿,湿邪最易伤脾。阳明胃为阳土之脏,水谷之海,主燥而恶燥,易于化火。因此,病变多在于此。”
“其三,邪气从上而受,既不在脾,又不在胃,而是侵犯膜原。薛氏十分重视脾胃盛衰在湿热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指出脾虚湿盛是湿热病产生的内因条件。”
钟医一条一条的搬碎了给白兴腾听。
“哦。懂了。”白兴腾回答道,想了想又说道:“不懂了。”
懂了你是说薛雪的理念他懂了。
不懂是因为为什么这个时候要说薛雪的理念了?
风马牛不相及啊!
钟医见徒弟还是一脸茫然,他说道:“为什么这里说薛雪先生。是为了说薛雪对湿热病的研究,突出了湿邪与热邪相合为病的特点。”
薛雪抓住了湿热二邪轻重不同的要害,并结合脏腑、三焦、表里等辨证方法,使之融为一体,解决了湿热病的证型辨析,有利于临床应用。
“在治疗上,虽然有温化、清泻、清热祛湿诸大法,同时又有补阳、益气、养阴、生津诸法的配伍,然其用药时时注意到清热不碍湿,祛湿不助热,扶正不碍祛邪,祛邪当注意扶正等方面。治疗不拘泥于固定成方,体现了湿热病治疗的特点,这也给后面的立下了规矩。”
钟医解释道。
而朱阳明为什么说这些了。就是为了告诉乐寿一个道理。
病是由内到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内!
他朱阳明要治疗。
外!
他朱阳明也要管。
如果乐寿还想要论证,他朱阳明能够找出一堆可以论证的人来,一一驳斥乐寿的说法。
显然,由内到位,这个理念在中医中,不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