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欢点头。
她回忆曾布方才的措辞,细细琢磨。
赵煦主动找曾布去商议,将奏状留中不发,这样的做法,起居舍人都是要记录在案的。
帝王此举,多少有名声上的风险,赵煦在如今的绍圣三年,已算得心态成熟的统治者,不会单纯因为欣赏与信任蔡荧这个小小的太学学正,更不会因为是对她姚欢有什么念想悯恤,就将御史上奏,摁了下来。
真实的原因应该还是四个字异论相搅。
赵煦身为天子,虽要推行绍述新政而不得不使用章惇、蔡京这样强硬狠辣的变法派,但他执政心态的根本,离不开他自幼生在帝王家所接受的熏染任何执政官层面的朋党势力迅速膨胀,都是对皇权的极大威胁。
皇帝会让你在一件事甚至几件事上如愿,但不会让你在“每”一件事上都如愿。
曾纬,如今带上了背叛父亲的烙印,带上了蔡京朋党的烙印,赵煦一个反手就用曾布压他一下,在古今中外统治者的辞典里,都是标准动作。
姚欢于是作了若有所悟之色,向蔡荧道:“哦,怪不得,方才我说到邓洵武,枢相的反应,比听到魏夫人参与期间,似乎更显得留意许多,这个邓洵武,是蔡京蔡卞的朋党?”
蔡荧道:“我是元祐年间才得蔡京举荐,转为京朝官,原本对邓蔡两家的交情不甚明敏。你与我们说了虾田风波后,我便去打听了,邓洵武的父亲叫邓绾,当年与蔡卞同为王安石门下,彼时,邓蔡两家就过从甚密、互相在神宗皇帝御前搭台唱戏。邓绾此人,品性不纯,被神宗皇帝看出来,厌弃外放到西北,听说在那边亦颇会钻营,如今邓绾的庶子还留在那里。章捷数年前领了环庆路,但似乎并未重用邓家人。”
这些都是史料中没有的,姚欢越听越感兴趣,佯作好奇:“嗯?章经略不是章相公的堂兄吗?章相公不是与蔡卞交好吗?”
蔡荧道:“章捷这位国朝帅臣,我还是十分敬佩的。最近听闻,边军老将折可适兵败,章惇和蔡卞向官家上奏,要斩折可适,章捷与曾枢相力保折将军。这还是头一回,章捷和曾枢相站到了一处。”
真复杂,姚欢暗自嘀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