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小时后,王功福一个人回来了,大家七嘴八舌地问他情况,王功福说道:“王平说他事多,怕忙不过来,这个队长,他不当。”
“他人呢?”唐老绵说道,“新姑娘嫁人头一回,他当不当队长,还是来这里说一声原因啥。”
“他去农技站了,说是问一问杨桑的种苗,他说他要开始嫁接桑树。我们这里的桑树,都是草桑,要是能嫁接成杨桑,桑叶产量会提高三倍。他要先做自己家里的桑树嫁接,他刚才数了一遍他家里土边田埂上的所有桑树,一共有两百零七棵,他说太密了,影响桑树正常生长,准备明天砍掉几十棵。”王功福说道。
“他龟儿子敢!”王平贵豁地站起来,嘴唇气得发抖,“这桑树就是桑树,什么草桑杨桑的,老子种了一辈子庄稼,只看见栽树的,还没有看见砍树的!”
第029章 树种风波
乡农技站。
这是一排用长条形的石头砌成的十多间大小不一的房子,每一条石头,都有一百多斤重,整整齐齐的砌成了石头墙,房顶盖着瓦片,在每间房屋的当中位置,都安装了几片透明的玻璃瓦,俗称亮瓦,解决房间里的采光问题。
乡农技站的石头房子,当时除了公社政府的青瓦石头房子外,它就是真武公社的地标性建筑。拿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地方的名片。
农技站里加工大米的房间里,有打米的柴油机器在里面轰鸣。院子里,一排一排的,整齐的在长竹竿上挂着长长的面条。
王平走进去,第三间敞开的大门里面,长长的厚实的案板上,有人在用厚重的刀把长长的面条切成大小合适的一段一段的,然后用旧的废旧书籍纸张拦腰一包(当时报纸很少,可以说根本没有,雪白的干净的纸更是根本不可能有),在纸的交接处用小小的木棍挑上浆糊,把纸的交接处一粘,就成了一大把可以拿走下锅的面条。
王平第一次见这种包面的方式,有新奇的感觉。干事的人动作很麻利,切面,裹面,搅浆糊,粘合,一气呵成,就好像艺术家的表演!不过一会儿,案板上就堆起了一把一把整整齐齐的面。
“小伙子,买面还是换面?”做面条的师傅问道。买面,就是用钱直接买;换面,就是用小麦按比例换成品面,然后补一点差价!
王平摇摇头:“我找人。”
“找谁?”
“找站长!”
“站长在最里面的房间!”包面的师傅用嘴一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