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而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产业同质化更是使得很多条件相若的地区在招商引资和发展主导产业上陷入了恶性竞争的局面,再加上环保问题日趋突出,很多地方党委政府也是绞尽脑汁寻找突破。
很多地方党委政府也不是不想发展,但是失去了先机,就可能步步落后,而越来越高昂的环保代价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也使得发展的社会成本和民众期望值在不断攀升,这就对地方党委政府在发展和民生这两方面的平衡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入了改草深水期之后怎样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从制度体系建设、政策出台制定到发展思路上都需要有新的思维和探索。
这些新出现的问题都让陆政东意识到需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好的耐心以及更丰富的手段策略来解决问题……
第185章 一花独放不是春(八)
陆政东很清楚,焦云发展得比较好,和这一届市委市政府班子有很大关系,焦云市委市政府能力确实比较强,也比较亲民,所以,民声比较好。比如说城管部门,是全国的一个焦点部门,以前公安的许多执法职能,转到了城管。
城管又不像公安,既没有那么多法律法规的约束,城管队员又不像公安人员,全都是由公安大学等一类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个人素质不那么高,工作对象也非常特别,面对的是那些低层的市民甚至是城市贫民。普通人或许不太乎的利益,这些底层居民眼里,就是很大的利益,因此,也容易引冲突。
以前,焦云的情况和全国差不多,城管和摊贩的冲突不断,甚至常常生流血事件。
杨刘广来到焦云之后,感到这个矛盾太突出了,影响到了稳定的大局,不解决不行。他为此花了三个月时间进行调研,后决定将车站广场拿出来,这个矛盾就缓解了。
陆政东有一种观点,许多矛盾,并不是无法解决或者难以解决,关键于执政者想不想解决或者站什么样的立场和出点去解决。像城管这样,只不过一个决策,执行起来也没有丝毫难,就将一对极其尖锐的矛盾化解了,执政成本是降到了低,就充分体现了执政者的理念、能力和智慧。
这是杨刘广的功劳,这一点陆政东很清楚,杨刘广政声真的很不错。不仅仅是焦云,他以前干过市长市委书记的几个市,也基本就是这种情况。
可是,每次民主测评,他的呼声都不是太高,当地的官员,好像并不太喜欢他,陆政东同样清楚,之所以一直都没有把杨刘广提上来,这是激将法。
陈吉桥原以为,省长不见了,这里一定乱成了一锅粥,实际上并没有,杨刘广等人,很平静地等大堂。陆政东并不是从大堂进去的,而是让出租车送到了后面副楼,然后再走到前面……
看到杨刘广淡定地坐那里,陈吉桥大感惊奇,他不相信杨刘广不知道陆省长神秘失踪了,可他既没有派人去找,也没有打陈吉桥的电话,真是奇事一桩。
后来,趁着陈吉桥回房间清行李的机会,杨刘广悄悄跟到了房间。陈吉桥知道,杨刘广一定是想知道,这两个多小时,陆省长干什么去了,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问。或许,杨刘广是希望他主动说。可现在的杨刘广,毕竟不再是当老师时的陈吉桥了,每做一件事,都要心里仔细地评估一番,有些事,他是无论如何不会做的,有些话,就算是任何环境下,他也不会说。
直到他将自己和陆政东的衣物清理好了,杨刘广也还没有将这句话问出来。两人一起离开的时候,陈吉桥有点不忍,对他说了一句话。
陈吉桥说,焦云的清晨空气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