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页

在陆政东后面上车的陈吉桥看到周建设的脸色很难看,却又无可奈何。人家是省长,他和谁握手不和谁握手,都是有特殊意义的。

陆政东的这一行动,完全可以理解为省长对周建设的不满或者轻视。明天,不,或许今天稍晚些时候,安楠官场便会传出说法,陆政东对周建设很不感冒,周建设主动伸出手要和陆政东握,陆政东只是和马英华说话,装着没看见。

这样的话一旦传开,整个安楠,大概再没有几个人会听周建设的话了。这样的情形再一次表明他昨晚睡觉时感觉到的是正确的……

汽车到达高速公路入口,一路护送的安楠市领导早已经将车停在了路边,准备和陆政东告别。陆政东却只是淡淡的说道:

“直接走。”

前面的开道车已经减速停下来,见省里的面包车直接进了收费站,便又立即启动,跟上来。

陈吉桥看了一眼站在路边的那些领导们,虽然看不清他们的面目,却能想象,一定很难看,这显然会给他们压力,让他们在工作上更加用心和努力。

陆政东在安楠的一切,自然早有人报告给了周边几个市的市委书记,他们再接待陆政东的时候,就绝对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焦云的官员们并没有前往高速公路出口迎接,而是站成一排,等在市委门口。

陆政东第一个下车,米尚伟跟在后面,陆政东紧跟着米尚伟下了车。此时,陆政东正与焦云市委书记杨刘广市长周燕和等握手。和安楠市临时在车上改变行程不同,焦云没有去高速公路出口迎接,面包车直接开到了市委门口,陆政东不可能再改变计划,只好随杨刘广等人上楼。

杨刘广是家乡的市委书记,陈吉桥自然比较熟悉,杨刘广给噶留下极深印象的,不是旁征博引出口成章的绝佳口才,而是他说话,竟然比电视台的播音员还出色,没有一句废话,也没有一个多余的语气词,常常还有一种杨刘广式的幽默。就陈吉桥对贝湖的了解,杨刘广在贝湖应该是非常有能力最有才华的官员之一,执政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手段,似乎远在省里一些副职之上,不过,杨刘广也是一个争议比较大的另类官员,杨刘广在当政时期曾对焦云的教育、医疗大刀阔斧改革,综合配套改革中,医改、教改曾遭遇极大争议并形成某些阻力,媒体频频曝光,更闹得沸沸扬扬,当时的杨刘广被称为“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按官场一般常理,大多会找个替罪羊,给媒体一个解释或交待,但奇怪的是,杨刘广没有因此而处理下属,而央视针对焦云的某些做法进行的多次曝光,都没能让他收手,据说,这也引起中央的关注,曾数次派人来明查暗访,但发现当地的干部群众在改革上思想高度一致,对改革是欢迎的,虽然改革过程中确实有一些问题,但很多问题是属于理解和认识范畴。仇处在争议的漩涡中,按照官场的一般规律讲,杨刘广这样经常给领导“找麻烦”的官员,通常是不会得到重用的,所以杨刘广就是才华横溢也只能在市委书记位置上打转,就是升不上来。

陈吉桥突然产生了一种预感,陆政东之所以选择这几个地方,是深思熟虑早就拿定主意的,原因很简单,无论是马英华还是杨刘广,都是能力非常突出但缺陷也很明显的干部,而且杨刘广和周书记关系不深,是可以用的人。

陆省长这大概有考察这些人的意思吧?

周书记离开贝湖,虽然一直都是光打雷不下雨,但也是迟早的事情,陆省长这是在为周书记离开之后做准备吧。

陆省长要是任省委书记,省里的领导势必也是要进行一定的调整……

和在安楠一样,陈吉桥的工作十分简单,就是跟在陆政东的后面,在他需要自己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这种事,说起来十分简单,甚至单调,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某些时候,他会有点恨自己,高材生,竟然干起了这种服侍人的事。另一些时候,他又会想,天降大任于斯人,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或许,自己以前的所有经历,都是大任之前的煎熬。

手机震动了一下,他拿出来看看,竟然是何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