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惊得孟津泷夫人从椅子上弹起来,嘴里不停地喊着省长,双手捧着酒杯,却说不了后面的话。直到大家都笑开了,孟津泷夫人才说:“我敬省长和夫人一杯,我嘴笨,场面上很少来过,津泷不带我来,怕我给他出丑。今天我大着胆说几句话,以后绝不拖他后腿。今天我也把津泷交给省长您,津泷有不对的地方,省长您只管批,没有你们的教育,他成不了才的。”
夫人说话的时候,孟津泷心里却在揣摩陆政东的话,那话很有暗示的,孟津泷越咀嚼越有味道,陆政东这一手可以说是极为高明,陆政东支持他,志路书记自然是会看眼里的,而有志路书记的支持和陆政东的鼎力相助,周书明也不得不做出妥协。
孟津泷心里不禁有些唏嘘,志路书记作为纪委书记,毕竟实力有限,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在市长的位置上被人穿小鞋,压得喘不过气来,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从来都觉得市委书记对他来说是一个奢望,不要说像安平这样全省第三大城市,就是其他地市都难轮上他,但现在原来以为不可能的事情一下子似乎变得触手可及。
孟津泷也不禁有些唏嘘,人这一辈子总会遇到几个决定命运的贵人,无疑志路书记算一个,志路书记不但是他的伯乐,更为关键的是志路书记作为纪委书记,一直在作风等方面盯得很紧,有志路书记盯着,他不敢违法乱纪,贪污受贿,即便是觉得已经到了仕途的顶点,进步无望之际,他也没有这样的心思,而是在其位谋其政,兢兢业业的工作,也才能赢得这样的机会。
当然,陆政东也算是他的贵人,没有陆政东鼎力支持,他想争取进一步也就是天方夜谭……
在这样的心情下,孟津泷居然喝多了酒,好在没失态。他放开喝酒的姿态又让陆政东多了几分把握,不要以为在领导面前谨小慎微总是对的,当下属情不自禁放开手脚时露出真实的一面其实那才是真正的态度出来的时候……
第145章 空前的人事议题常委会
虽然省里各方或在焦躁不安中,或在运筹帷幄中、或在合众连横中,但人事调整的时间按钮还是掌握在周书明的手中。
作为一把手,周书明有权决定在什么时候讨论人事调整,全国的两会之后,有人盛传会召开会议,可是转眼已经到到了四月还是没动静,而到了五月,就在人们纷纷谣传这一次换届或许要到下半年的才会尘埃落定,可周书明却是选择了一个周日召开了省委常委会。
会议一开始,常委们都觉得恐怕这一次会议恐怕是一次马拉松会议,不是议题有很多,也不是议题有多么复杂,而是因为这次调整的人选太多,而且虽然很多已经在书记碰头会上基本达成一致,到了常委会却遭致常委们的异议,而原本就存在争议的人选,争论的程度还有激烈度也超出了想象,好几次,会议呈现出胶着状。可见,周书明虽然拖了这么久一直想要的一统思想的那个局面并没出现,这些时间的努力可以说是收效甚微,也正是因为这点,反倒让周书明变得更强硬,在会场上几次采用高压气势,愣是将濒临失控的局面控制住了,当然这还要得益于陆政东也采取了支持和配合的姿态。
可即便是如此,会议依然整整开了一天一夜,从早上九点开到中午十二点,简单吃了顿工作餐,又接着开,原想下午六点前应该能开完,哪知到六点议程还没过掉一半,只好又吃工作餐,七点接着开,开到凌晨依然还没结束,于是又吃宵夜,之后继续开,等会议终于尘埃落定,天已经放亮。
如此持久的常委会,陆政东是第一次遇到,其他常委同样是第一次遇到,经历二十余个小时的斗智斗勇和绞尽脑汁的较量,所有人不但是身体疲惫不堪,精神上更是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陆政东是参加会议最年轻的领导都有些扛不住,更不要说其他上了年纪的领导了,陆政东提议上午休息,下午上班,这也成了会议的最后一个议题,当然这也是这次马拉松会议中唯一没有任何争议就通过的议题。
于是贝湖省里的核心领导班子全体不“早朝”,这种状况不说在贝湖的历史上是绝后的,可绝对也是空前的。
可即便是如此的疲惫不堪,很多人躺在床上一时之间却怎么也睡不着,而是依然思绪万千,思考着这将近二十个小时中苦熬下的得与失。
祁玉民这一次所谋极大,最后虽然勉强分到一杯羹,但总体来讲,却是败得很惨,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完全是得不偿失,因为他有点太急,反把自己的心迹提前暴露了,遭致了周书明和陆政东的联合围剿,其所获还不如他这个靠边的人,这对于他今后在贝湖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产生的消极影响不是一时半刻能够消化的,而祁玉民还不能说什么,因为周书明、陆政东没搞突然袭击,而是给了他足够的时间。
应该说较量下来,周书明、陆政东是最大的赢家,或者讲陆政东赢得更多一些,安新近乎不打折扣地按他的设想通过了方案,而祁玉民看重的安新市副市长周伟松,下一步将担任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任,想必这样的安排,会让其哭鼻子。这怪不了唐中凯,本来陆政东提的方案是到省工信厅担任厅长兼党委书记,可惜周伟松到省城后,直接找到了祁玉民而不是陆政东,这就逼迫着唐中凯作出更心痛的选择。任何一个细小的细节都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就是政治场,用“残酷”两个字远不能涵盖其中的意义。所以站队在政治上才会显得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