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页

对于周书明而言,最想的还是兰超华能够成为副书记,一是因为兰超华的能力出众,二是兰超华在省里和其他常委关系不错,遭致的反对声比较少,更为重要的兰超华如果能出任副书记,既可以让兰超华发挥更大的能量,也能空出一个省委秘书长来,等于是自己的铁票又多了一票,对于挽回周书明在贝湖的地位大有帮助。

既然决定权在上面,即便是从省里产生,最终谁上,就需要八仙过海。如果神通广大,排在后面的常委,同样有可能一跃而到达第三位。别说排在后面的常委有这种可能,就算是未能排上常委的副省级干部,也完全有可能。即使是那些已经去了人大政协,理论上已经没有机会的副省级以上干部,只要年龄还没有踩线,同样有咸鱼翻身的机会。对于常委而言,省委副书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台阶,那是向正部前进的最为重要的一步。

退一步说,即使自己当不了副书记,排排坐吃果果,大家的位置顺次往上移一移,也是完全可能的。

权力金字塔的每一次松动,能给身处官场之中的每一个人带来希望。

自然界常常提到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否存在,并没有被科学界证实,因此,这种效应,只能算是一种假想。但在其他很多方面,人们都能感受到蝴蝶效应的存在。比如在经济学界,人们常说,华尔街打个喷嚏,全世界金融市场就会患感冒。这就是蝴蝶效应在经济学界的典型体现。

而在官场,蝴蝶效应同样是存在的。比如现在,贝湖的省委副书记位置一旦空出,蝴蝶效应立即就会显现,某一人递补这一职位的结果,后面可能出现一连串的顺次递补。这种官场蝴蝶效应,都有可能神奇地改变一个应届大学生的命运。比如说,顺势而动的结果,使得一名公务员升上了副科长,而这个单位,也因此出现了一名公务员的缺额,最终,这个缺额,便有可能被一名应届大学生填补,也许有一天他也会到省委副书记的位置。

这仅仅是一个省委副书记的变动,何况周书明还要调整厅局级,那又会影响到多少人?

所以人事问题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身在其中的人,只要有那么一丝希望,肯定都会取努力争取一回。

其实周书明也许对中央会同意由贝湖省委来建议这个人选根本就没有任何把握,就是这样一手,那他在贝湖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因为这样的事情就像着急上班排队等上车的人一样,时间本来就紧张,错过这趟车或许就迟到了,而这个时候突然维持秩序的人让一个外人来插队,那势必让本来都在琢磨着插队的人一下同仇敌忾,先对付插队和介绍插队的人,而且周书明这么做能重新凝聚起周书明本系统的人的人心,团结到游走在他和周书明中间的人,甚至能够分化他体系中的人。

陆政东想到这里也不禁挠了一下头,周书明确实在权谋上是到了一个境界,也难怪杨凌峰砸他重视面前很快就败下阵来,周书明这是典型的阳谋,堂堂正正,大义凛然,而且是把一把手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国内是权力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过去称为党的一员化领导,亦即所有的各个部门各个系统都要归入到党的领导体系之下,这种管理形式强化了党的领导,但在过分强调党的统一领导的情况下,后来演变成党委的主要负责人的绝对领导,各个地方真正的掌权人是一把手。

一把手最重要的是什么?

毫无疑问,是上级赋予的人事权。

这种权利可以决定他以下众多在各级党政机构中干部的政治以及生存权利,党管干部的原则,使得各级政府体系内的官员最后都由党委做出决定,而党委的核心机构是常委会或者党组,党委、党组里最具有发言权和决定权的是党委书记,即一把手。网上流传一个段子很能说明道理:一把手说一不二,二把手说二不一,三把手说三道四,四把手是、是、是、是,五、六、七、八、九把手,光做笔记不张口。一千个副手,抵不过一个正手。

从道理上讲,干部任命要由常委会或党组决定,但是常委会或党组都是围绕一把手组成的,党委会的召集人是党委书记,开会时最后总结的是一把手书记,他就几乎有了最终决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