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页

两个人的谈话显得很是坦率,一些在公众场合中不好讲,不敢讲的在这样很私人的场合倒是不用忌讳那么多。

陆政东听说在中央党校,关于一些比较禁忌的话题讨论得更为深入和大胆。

直接、开放、敢言是中央党校的传统。

十年动乱结束之后,为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时任副校长定了“四不”原则: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毕业时,不写任何材料。

虽然“课堂有纪律”,但“研究无禁区”,“四不主义”对学员们消除顾虑、解放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允许思想观点充分表达为历任校长所倡导。但在党校里面讨论的比较敏感的问题,一般都不会出现在媒体上。

陆政东估计自己也快要到党校学习了,省部级进修班和后备班由中央组织部负责。一般情况下,各省部级单位都有省部班培训计划名单。每次中组部给各单位下达省部班学习名额后,各单位按照严格的顺序排名,没轮到想去也去不了,轮到了不管有天大的事情也必须得去。

陆政东知道他一直没有去党校学习应该还是考虑到安新的实际情况,把他放在后边,但现在安新已经基本上走上了轨道,那也就该他了……

两个人在这些问题上很坦率的交流着,不过这样的问题谈到这样的程度也就够了,再谈那也没有意思,反而会让人感到闷,两个人都不约而同的谈起了其他。

杨立峰旁敲侧击的询问着安金山的事情,陆政东也不客气,就着这个机会,他也可以把自己就安新人事上的一些观点谈一谈,安金山如果运作得好,安新的常务副市长要空缺出来,也就是说,安新市级班子里又要有一些微妙的变动。

陆政东的想法是如果安金山调走,那么由唐中凯顺位接安金山的常务副市长一职,尤金忠接常委副市长一职。

在陆政东看来,这样的变化是最好的,唐中凯作为常务副市长,和罗浮黎一道,把今后几年安新的发展方向的基础打牢实,让安新的发展方向更加的明确清晰,有后劲,即便是万一在新一届副部级的调整中离开了安新,或者是安新的班子调整了,安新的发展趋势方向也不会生多么大改变,这也是陆政东希望见到的。

至于尤金忠分管城市建设这一块的时间也不短了,那是一个很容易出问题的位置,如果一个人长期在那里呆着,面对各种各样绞尽脑汁想要攻下他这一关的那些人,搞不好就有被拖下水的危险。

可这只是他的想法,虽然作为省委常委、安新市委书记,在这样的人事问题上还是有很大的发言权,但没有最后的决定权。作为厅级干部的任免是要通过省委常委会的。

江书记和杨立峰作为最主要的两位省领导的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

江书记也是处于一个很微妙的时刻,会如何打算,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完全琢磨透,所以他就得探探杨立峰的口风,根据陆政东的观察,江如衡和杨立峰之间现在也多少有些默契了,在政府主要负责经济事务的这个层面上,杨立峰肯定是在人事上有一些发言权的,如果能够得到杨立峰的支持,他的这个打算也就更有把握……

杨立峰之所以关注安新,也是因为安新现在在省里的地位越来越重,而且在他看来,安新已经进入了后陆政东时代,陆政东在安新呆的时间也不会太久,陆政东做如此考虑,肯定也是为了他离开之后,他现在一些大的规划和设想能够继续贯彻执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