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政东想了一下道:
“衡大吉既然志在必得,那就由着他,至于李家,你就不用担心,他们肯定不会放弃安新的。”
尤金忠以为陆政东如此讲是因为陆政东和香港政商界的交情,但事实并非如此,对弈真正的商人来讲,交情他们自然要讲,但生意归生意,这一点他们心里是非常清楚的。
李家要到安新来,只能讲一小半是冲他陆政东的面子,更大的是从商业角度的考虑,要说这里面真正是志在必得根本就不是什么云大,而是老李家。
老李这个人陆政东还真是佩服,陆政东是对其进行过研究,老李的年纪不小了,经过这么多年在商海中的摸爬滚打,在一些人中认为其投资投资越发“保守”。
然而“保守”是却是他最喜欢的词语,也是他冷冬中御寒的真实写照。这使他能够比其他更敏锐地捕捉到可能的风险,进而避免可能的损失。
低负债也是其坚守的原则之一。他有一句名言:“我不欠别人一分钱,因此睡觉睡得好。”
也许很多人会说老李胆子太小了,但陆政东认为稳健才是其成功的法宝。
与老李经历过大萧条不同,很多企业家只有个人辛苦的奋斗历程,缺乏大萧条的洗礼,所以显得激进、浮躁。很多上市公司的资本负债比例平均在百分之百到百分三百之间。而老李的资本负债比例只有一十多点,悬殊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很多企业喜欢做多元化投资,美名其曰为了减少风险,结果却收获了全盘失败。老李也做多元化投资,并且成功了,归根究底,因为他投资的几个行业之间,都有很强的互补性。互补即两个行业,我好你就坏,你好我就坏,刚好可以抵消掉,从而使得最终现金流达到稳定。有经济学家在后来曾经拿老李的数据做过一个分析,发现他通过这种行业之间的互补,风险缩小了近十倍。
而老李还有一个最为独到的地方,老李一向都是秉持现金为王的策略,每一次金融危机或者经济衰退,媒体都会讲富豪们市值缩水多少,事实上缩水的财富是以股份市值为主的数字,其实质是“虚拟财富”。只有持有现金的人,此时才真正拥有真金白银。
而老李最好这一口,往往在股价高位时及时套现,所以当富豪榜上的其他巨擘纷纷因炒作累股证而折戟时,他独善其身。
对此,老李的解释是:‘未买先想卖。’在你还没有买进来之前就要先想怎么卖出去。你应该先想失败会怎么样。在做任何项目时,都会要用99%的时间去考虑失败,用1%的时间去考虑收益。
老李的很大一部分资金是以现金形式所保有,另外一部分是以国债方式所保有,股票投资所占比重相当小,企业债券、结构性投资工具和累积期权产品则更小投资。
正是因为如此,每一次危机,对老李来说好像都是机遇。陆政东记得九六年的时候,老李还不是大红大紫的首富,仅仅位列香港富豪第三位。但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其财富反而在两年内迅速暴涨,并于前年首次坐上香港首富的宝座,之后一直都非常稳定。
大量现金在握,曾经是他多次成功实现大手笔投资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