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页

这是陆政东留给安瑶很深刻的一个印象,安瑶这些年主要就是负责采访经济界的风云人物和政府高官,她所采访的这些人多是风云人物,都是在春风得意之际,很多人都是意气风发,而陆政东却是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在里面,在这一点上安新的市委书记詹继东反倒显得更兴奋一些。

安瑶是不了解安新的实际情况,安新这些年在副省级城市中是碌碌无为,很难有这样的机会,即便是有多半也是负面的报道,而现在安新终于有扬眉吐气的机会了!

整个采访过程中,他依然被这样一种澎湃感激励着。没有疲惫没有委顿没有一丝一毫的不悦,他热情如火,他兴奋莫名,他举止得当挥洒自如,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觉得自己充满力量一往无前,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伟大的不知道疲倦的跋涉者,正带领着历经苦难的雁门人爬上一座高高的山,身后是几百万双充满渴望和希冀的眼睛,而眼前则已经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开阔地了……

坐在一边镜头之外的安俊义也在比较着詹继东和陆政东接受采访时的不同,不过他看问题的角度和安瑶是截然不同的。

他是越来越佩服陆政东了,詹继东虽然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但是真要论眼界和格局,还真和陆政东差了一个档次,陆政东几乎没有讲成绩,看似没有讲大的东西,实际上却是通过一些具体的东西表达出他的高屋建瓴,比詹继东高明得多。

这仅仅是从发展经济上的能力而言,从政治的角度讲,陆政东也显得更为高明,安新能有今天的新气象,不管从上级还是安新的干部群众,都很清楚陆政东在其中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陆政东把往脸上贴金的事情让给詹继东来讲,实际上是很高明得一招,这样既显得高风亮节,同时也就是绑住詹继东的手脚,詹继东年纪不大,安新搞出一番成绩来,不管如何他作为市委书记都是要沾光的,不管怎么说对他是有极大的好处的,这对只看到寻找到一个更好的定位肯定是会增加筹码的,上级慧眼识才,把陆政东安排到了这里当市长,几个套路使将出来都是有声有色。简直把经济发展和财政上这一套路数玩得炉火纯青。原本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顿时缓解,而且还赢得了上边有关领导的表扬,而现在安新发展如此耀眼,这让詹继东也倍感有面子,让詹继东再今后不能完全的撕破脸皮。

而更为重要的是安新市委书记的位置现在成了一个香饽饽,诸路人马都是虎视眈眈,欲得之而后快,但陆政东显然已经抢占了先机。

安俊义也不由考虑着自己的将来,秘书长无疑是特殊的职位,坐上这位置就意味着最自然的接触各路人马,看到、听到、了解到一般人无法了解的事实(包打听),很多时候,又并没有那么消息灵通,却还得假装通透(聋哑人);必须在最需要的时间、地点随时出现(消防队员),又得随时准备留守(守门员);把一切看在眼里,是最清醒的参与者(潜水员),又是最“近视”的局外人(近视眼患者),不该看得不看,不该打听的不打听,不该知道的不知道;要慎言慎行,不能有丝毫懈怠,绝对的八面玲珑(管家),必须是最能踩着钢丝跳舞的人(走钢丝者)。

但如果仅仅就会干这些,这个秘书长也只能勉勉强强算合格,作为一个优秀的秘书长,应该是要起到参谋长得作用。

安俊义有些惋惜,陆政东在市长的位置上还没干到两年,再往上走一步这步调显得实在是快了一些,然而就个人能力,他还是对陆政东很有信心的。即使现在提拔并不都是按能力的,但有能力毕竟比没有能力过得硬。有能力,坐在位子上,心里才踏实。尤其是市委书记,更多的是要琢磨人。事是死的,人是活的,琢磨人往往比琢磨事更伤脑筋。

安俊义从下面到市政府摸爬滚打了十年,就是眼再钝,也看出了一些道道。官场就是一盘棋,但大部分人都只是棋子,真正在下棋的在动子的只有最上层的那么几个人。

这些人又因为下棋的需要,分成了不同的阵营。不能说是小团体,但就像一根瓜藤,最上面的是根,后面牵着的就是一大堆叶子和花。陆政东是一个下棋者,詹继东是个下棋者,他们各自攥着手中的棋子,风云际会,看不见硝烟却处处能闻到火药味。

他要做得是尽可能的按照陆市长的思路帮着挪动棋盘上的棋子,以便更好的发挥作用,至于他自己的前途,他自然也是关心的,只要陆政东往上走,他自然也会水涨船高,唐中凯可以入常委,他也有机会,而陆政东如果能够成功的成为市委书记,市委秘书长一职应该不出意料的会落在他的头上,他实际上也是两步并一步,直接越过了副市长这一级了……

央视财经的这位叫安瑶的当家花旦在国内财经界和传媒界颇享盛名,这绝非仅仅因为她的美貌,电视台的主持向来不缺乏美女,更多的是出于她的智慧。

在专访的最后,安瑶出人意料地问了一个专访提纲上没有列出的问题。

“请问陆市长,安新在经济发展方面终于走上了正规,作为一名市长,您认为民众对接下来对市里最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