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页

银行业是真正的资本盛宴,只是距离普通人实在太过遥远。

穆先生眯起眼睛,雪茄的前端猛然发亮,一阵带着浓郁香味的烟雾随风散开,氤氲着两人身影。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或许从这次合作开始,他和陆政东之间已不需要那种通常意义上的客套了,这正是他最想看到的结果。

两个人在外面站了一会,直到陆政东的秘书小邓来报告时间到了,两人才走进了会议室。

第一个上台的是原农发行的副行长,李本田,说实话的确满土的。不过整个人看起来倒挺洋气,毕竟是半个abc,据穆先生说他回国相当早,在国内资本市场历经沉浮,各个层面都兜得很转。看样子是准备用来出任民营银行经营的负责人,为了挖到他,据说花的代价满大。

陆政东手上拿着小邓递给他的演讲大纲,用了一分钟左右很快速地翻了一遍。

他的题目是《银行业的风险控制》,主要是讲巴塞尔协议,这是目前是世界银行业所共同遵循的“神圣条约”,这个协议不仅意味着各国银行业进行风险管理的最新法则,也暗含着各国监管当局对本国银行的监管要求。

从该协议的变迁来看,最初的协议强调了银行最低资本的要求,这时的风险主要是反映具体资产的信贷风险,因而“遗漏”了许多重要的问题。

李本田敏锐的意识到了这一点,认为在金融一体化、金融创新和技术的发展,形成了新的金融体系,因此,在吸取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上的教训,加上风险管理技术的进步。

在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以信用风险控制为重点的风险监管思路上提供了相对比较完整的银行内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是结果的不确定性,是一种无时无刻不在的东西。因为它是一种事前概念,因此对于银行企业而言,这些事情将影响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能力。由于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因而风险管理则是各个银行企业的重中之重。

金融风险管理的内容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决策与实施和风险监管。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是在金融创新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其本质则集中在风险的差异性,要求增强评估信用风险的方法。通过对风险更灵敏的最低资本要求寻求提供更注意风险差异的激励。新协议主要由三大支柱构成,分别是:

第一支柱,最低资本金要求,主要是从资金管理者和风险管理者的角度,提供了针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操作风险的资本计提标准和供选择的方法。

第二支柱,监管当局监督检查银行内部的风险资本评估,主要是从监管者的角度来说明其参与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第三支柱,增加提供有意义信息披露的市场约束,主要是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摒弃了以往“银行信息不宜公开”的观点,对新协议的适用范围、资本构成、风险暴露的评估和管理程序以及资本充足率四个领域的信息披露,制定了具体的定性、定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