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页

陆政东听到吴教授此言,神情一凛,在吴教授身上,经济学家的专业精神与公共学者的平民情怀两者得到了高度统一,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其精神内核则是一致的,陆政东唯有敬重。

陆政东认真的听着在场的其他人的发言,观点不外乎两点,受到严重冲击,受影响不大,但一致的观点是这些金融大鳄是盯上了香港,对于如何应对却是没有太有效的办法。

随着发言的进行,也轮到了吴教授的身上:

“我对于香港的经济没有太深入的研究,所以不能给出有价值的评论,但是我的这位学生陆政东对这有较为深刻的研究,并且早在去年就预测到这次金融危机的发生,我想他的意见比我更为重要。”

陆政东也没有任何的客套,点点头道:

“那我这个后生晚辈就班门弄斧一回,权当是抛砖引玉。

既然这次危机是从泰国而起,我就先从泰国这方面的情况作为开始。

泰国的结果已经摆在那里,无需我多言,我想说的是泰国的教训是:正如个人必须管理个人风险一样,国家也必须管理它的总体风险,否则,资本全球化的流动会严厉惩罚这种过失。有人把动荡的资本流动归因于外部不可控的环境,但是,风险管理的责任还是属于一国自身。全球化可以从公司层面到公共行政层面检验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泰国的危机可能正说明,自由经济不等于放任自流,该介入的时候必须介入,不然随之而来的将是灭顶之灾。

也许有人讲,香港和泰国完全不一样,香港有充裕的外汇储备,有完善的市场自由经济的体系,等等等等,但是香港并非无懈可击,香港的金融市场并非没有漏洞,仔细检视仍可发现当时香港经济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受益于巨额外资流入,但也带来金融和房产市场的资产泡沫,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这样的额风险在平常或许不会显露,但一旦有条件,这就成为国际游资的攻击创造了机会,而且联系汇率制度本身也不是无懈可击的,这一制度事实上设定了一种自动调整机制:只要资本大量流出,香港就卖出美元,以维持港币兑美元的汇率稳定。但问题在于,卖出美元意味着收回港币,香港本地银根就迅速收紧,利率开始上升,这会对香港资产市场造成沉重打击。

所以这些金融大鳄才会把他们的目标放到香港。

按照我的判断,这些国际炒家不会直接就冲击香港,而是会声东击西,港币实行联系汇率制,联系汇率制有自动调节机制,不易攻破。但港币利率容易急升,而利率急升将影响股市大幅下跌。这样,只要事先在股市及期市沽空,然后再大量向银行借贷港币,使港币利率急升,促使恒生指数暴跌,便可象在其他市场一样获得投机暴利。

这次炒家冲击香港金融市场时,从我的观察来看,炒家没有进行即期拆借活动,而是预先屯集了大量的港元。这些港元来自多方面,但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是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的一年至两年期的港元债券,这些国际金融机构将这些港元掉期为美元,而借入港元的主要是一些对冲基金。这些港元成为对冲基金攻击香港金融市场的低成本筹码,使投机者具备了在汇市进行套利的有利条件。而对冲基金又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大量的远期美元以平衡风险。很明显,他们对港币进行的只是表面的进攻,股市和期市才是真正的主攻目标。声东击西是索罗斯等国际投机者投机活动的一贯手段,并多次成功。

因为它们预计港股在受到冲击后恒生指数必然会大幅下跌。而恒指期货合约的价格是每点50港元,也就是说,若建的是空仓,恒生指数每下跌一个点,就可以给做空者带来50港元的利润。

众所周知,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事,开启了香港的新时代。但是,对国际炒家而言,这正好为他们兴风作浪提供了机会。香港的未来何去何从,香港的经济、社会会发生什么变故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令局外人生疑,香港人也是心中没谱。而恒生指数代表香港金融市场,乃至整个香港经济、政治前景,就是香港经济的‘晴雨表’。只要能动摇恒生指数,就能打击人们对香港经济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恒生指数大幅下挫,很可能引起广大投资者盲目恐慌,从而到达坐收渔翁之利的目的。

还有新台币,他们也会对新台币下手,造成新台币的急剧贬值下行,给港币造成极大的压力之后,通过这一系列准备之后然后才会进攻香港。

综合上面这些情况,而这些金融大鳄进攻香港的手法我认为会多管齐下,首先,在货币市场上拆借大量港币,同时在外汇市场上利用远期合约抛空港币;其次,在股票市场上,借入恒生指数成分股票,同时在股指期货市场持续抛空恒生指数合约;最后,大肆散布香港经济不堪一击的谣言,动摇投资者对港元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