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页

看不清的人,肯定会保持中立,这样自己在市里遇到的阻力也就越来越小,而且在不少关键的位置都有了自己的人马,檐口区有杨之宝,玉杯县有马善海,城市发展公司有关明正等等,通过一系列的角力,至此,陆政东的权力触角几乎渗入了政府所有要害部门,对政府行政力量地控制,早已远远超越吴金泉在市长位置上主政时地影响。

在关键位置有了自己的人,自己的意志也就更容易得到贯彻,而更为重要的是,常委会上掀起的波澜依然向着四面八方散发出自己的力量,表面上看不出任何端倪,但身处其中的人,一下就能感受到带来的变化。尤其是市政府这边明显的感觉到,似乎来市里这边办事开会的区县领导们变得更加殷勤热情,而市府布置的各项工作落实效率似乎也一下子变得高了不少,这些事情一两件具体上显现不出来,却总能最敏感的体会到这期间的差别。

当然,有得必有失,杨之宝争取到了檐口区长的位置,骆长松和钟林学的事情就有些麻烦了,钟林学在檐口区常务副区长位置上的成绩有目共睹,这是一个能够为几方都能够得到认可的人选,没有这么一出,调任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应当不是太大的问题,但现在这事估计黄了。

陆政东原本想把骆长松调到绵西的事情估计暂时是不可能了,这两个人只有想其他办法了。

还有更大的后遗症是他的影响力越大,吴金泉恐怕是越会寝食不安,两个人今后的争斗恐怕会少不了。

人事的调整总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得到升迁的人自然是一样的喜笑颜开,而失落的人心情则是各有不同。

吴昂呆呆的坐在客厅里。时间已经很晚了,电视都没有任何信号,只是一片雪花在闪烁,但他依然是一点睡意都没有,吴昂呆呆的靠在沙发上,面容憔悴,仿佛一夜间就老了。

为了争取区长的位置,他是费尽了心力,也花费了不少储蓄,但终于是打通了蒋炳明的关系,得到了吴金泉的认可,坐上区长的位置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虽然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有这样的结果,他觉得一切都值得,却是想不到,煮熟的鸭子竟然就这样飞走了,这机会一失去,这辈子恐怕就很难有所寸进了。

这让吴昂实在有些接受不了。

回想着自己这些年一路行程,自己如何一步一个脚印,靠着自己的能力从一名百货公司的售货员到县商业局的秘书,供销科副科长,科长,副局长,又如何渐渐取得时当县委书记蒋炳明的信任,调到县里比较好的城郊乡的乡长,在自己大胆放开政策后,城郊乡又如何一步步成为县里经济最发达的第一乡,撤乡并镇的时候,自己又如何将一个个对手斗下去,终于成为城郊镇的一把手,后来又成为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然后调到市商业局当副局长,然后终于如愿坐上局长的位置。

这一路走来,看似顺风顺水,实际上是自己每一次都站对了位置,跟对了人,但这一次却是栽了跟斗,这让吴昂越想越心里不是滋味。

他这大半辈子学的都是怎么和人斗,对斗争的哲学,吴昂自认没几个人比自己理解的更透彻。正是因为对这个很透彻,所以他才能跟对人,站稳队,而吴金泉是一把手,蒋炳明是分管党群人事的副书记,怎么就没搞过陆政东这个市长,这让他很是想不明白。

吴昂想不明白,但他明白,在商业系统下属的那些基层的员工眼里,他或许还算是个人物,但在市里的层面,是两大巨头为代表的集体碰撞,以自己的地位,只能仰视。其实在全盘的博弈下,他不过是一个卒子,随时可以牺牲掉的卒子而已……

陆政东自然是不会去体会吴昂的感受的,吴昂还没那个分量让他记挂在心,陆政东在常委会尘埃落定之后,就忙着市里要紧的事务,特别是落实峰峰集团的事情了。

在省城的时候,陆政东接到了通达集团的主席曾先生的电话,说到了高塘,准备到绵西拜访他。

通达实业虽然不及六七十年代兴起的香港几个财团有底蕴,但却是最近发展得最为迅猛的,已经在香港的大财团中拥有了一席之地,这里面还有陆政东很大的一份功劳,所以两人之间一直都保持着交情。

而曾先生夫妇每年都会出席桂云寺的佛光节,陆政东也不以为意,笑着说他也正在高塘,于是便约了一个地方叙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