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如何发展的问题上,吴金泉和他还是存在分歧,从关于如何解决铝镁合金项目谈话之后,陆政东又和吴金泉就绵西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交流,但效果很不理想。
吴金泉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绵西这样的城市很难吸引到足够的投资来充实到开发区,这样的投入实际上不会产出期望的结果。吴金泉的想法是绵西的发展还是要立足于平衡,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市里几个效益好的大型企业上,扩大这些企业的规模和产业升级,打造几个巨无霸企业,使之成为市里的拳头企业,少量的部分用来盘活那些还有希望起死回生的困难企业,当然对那些无可救药的企业,吴金泉倒是和他一致——都进行转制。
而在陆政东看来,吴金泉这样的想法已经是落伍了,完全只是吴金泉的一厢情愿,市场就是市场,也是有着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其残酷性已经显现无疑,在越来越市场化的背景下,国企的日子只会越来越难过,即使现在看着还风光的企业,在体制、思维方式等等的局限下恐怕到时候也剩不了几家,用财政资金来解决,多半只是肉包子打狗。按照他的看法,远不如打造一个企业发展的大平台,企业生生息息,这个平台始终会发挥作用,这样更为有效和稳妥,真要扶持这些企业,这方面还是应该以市场为调解,一方面是政策上扶持,通过贷款上市或者其他融资渠道来解决,其余大部分干干脆脆转变转制……
这完全是观念上的冲突,陆政东非常清楚很难说服吴金泉,因为即使他暗示他有能力引进一些企业,吴金泉还是不置可否,显然是完全沉浸于他的打造拳头企业的想法之中,这就很难办。
但不管怎么样,绵西作为他政治生涯中一个重要的新起点,无论是从哪方面,他都希望这座城市能够成为一个典范,为了这个,他必须要想办法克服任何存在的困难和阻力。
第52章 人事总是最敏感
周三的时候市委办通知陆政东参加书记碰头会,陆政东走进会场时看到组织部长杜大全也在场的时候,陆政东就知道今天会议最主要的议题是什么了。
书记碰头会并不是只有书记和副书记参加,除了书记副书记还会有分管所要讨论事项的领导参加,书记碰头会是常委会之前的通气会,在这上面讨论的议题就是为常委会定下一个大的方向,而这样的碰头会又以有党群副书记和组织部长均参加而格外敏感。
因为有组织部长参加的碰头会无疑要研究人事安排问题,而人事安排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最为敏感和重要的。
毫无疑问,在这之前,吴金泉应该是就需要调整的人事和蒋炳明和杜大全进行过沟通,甚至是和其他的常委也在某种程度上打过招呼。
陆政东很清楚,他之前的担忧变成了现实,吴金泉接纳下了张新普倒下之后的蒋炳明等人,当然这种接纳是有限度的,与其说是接纳或许说是蒋炳明等人无奈之下为求找个靠山更为贴切一些。
对于这一点,陆政东是有一定的思想准备的,只不过他没有想到吴金泉的动作是这样的,吴金泉会这样突兀的来办这件事,给他的感觉就是突然袭击。
陆政东也不由自主的揣摩着吴金泉这么做的缘由,吴金泉是觉得自己之前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人事任命上有所收获而心里有看法呢?还是因为这些最重要的人事,在吴金泉看来是市委书记必须主导的呢?
陆政东也有些拿不住吴金泉心里最真实的想法是什么,所以他也就只有看吴金泉在会上会说些什么。
杨忠武还是第一次参加这种书记碰头会,以前他是常委,只能是以分管领导的身份参加。而现在,他不仅仅代表纪委这条线,他还需要站在市委副书记这个更高的角度上来参与全市重大决策,这样一个新的高度对他来讲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杨忠武也很快就体会到了会议室里气氛的不寻常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