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记公司,那可是赫赫有名,而其董事局主席更是国人耳耳熟能详的华人商界的一个传奇式旗帜式的翘楚人物,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即便是像这位副总裁,到地方上,那省里领导再忙也会抽时间接见的。投资也是集中在发达地区或者内陆的重要城市,绵西这样要名气没名气,要实力没实力,根本就难入其法眼,不说投资,就是能够到绵西这样在省里都排不上号的地市来走一趟,就算是给绵西增光添彩了,也就是起到一个给其他投资者引路的风向标了。而穆先生和其公司,吴金泉虽然没有耳闻,但一看此行是以穆先生为主,其实力也就可见一斑了。
想必其莅临绵西的事情这几天就要上省里主要媒体的政经新闻了,肯定是看得其他地市眼馋不已。吴金泉明白,陆政东这是为其不久之后的人大选举造势,但这同时也说明,陆政东手里这方面资源很雄厚,而有这样的本钱,可不光光还是因为陆政东在长滩开发区招过商,结识了一些企业界的精英,而是代表着其有着深厚的人脉,足以让这样的精英屈尊来到绵西,看来是要好好定位一下和陆政东的关系了……
陆政东接着介绍了一下绵西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展望。
陆政东的介绍很是简略并未大谈特谈绵西将会如何发展,但穆先生和同来的港资企业大陆区的副总裁却听得很认真,两人若有若无的交换了一下眼神,两人都是行家里手,中小企和民营企业融资困难这不是什么新鲜问题,事实上这种现象一直存在,国有企业一向都是优待对象,受到这样的挤压,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商业银行放贷方向,使得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更为狭窄,门槛更高。
在沿海发达地区,民间的资本要比西部充裕得多,但即便是这样,依然有不少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冒险进行集资或者想办法去贷高利贷,而在内地,特别是西部,民间的资本比之沿海就更为贫瘠,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陆政东的想法是以此作为撬动绵西发展的一个敲门砖,虽然陆政东并没有在绵西的发展上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两个人都是长期和政府人员打交道的角色,却能从陆政东的只言片语中,清楚的感受到陆政东对绵西发展的一些思考和想法,陆政东没有任何的大话,但话语之间却也透出在绵西大干一场意味。
在谈完这些之后,陆政东也对担保公司的事情深入的和穆先生一行交换了意见。
穆先生也没有太多的矜持,虽然提出了还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考察和评估,并在担保公司的股份构成和经营模式、西部的区域总部设置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想法。
穆先生希望是他、黄记公司、绵西市政府三方共同出资构建担保公司,这正是陆政东梦寐以求的。
担保公司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名气,这样才能迅速获得金融部门认同。所以这些担保公司组成股东或者说背景很重要,获得银行的认同是基础,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穆先生拉上黄记公司这真是太好了,国资、民营资本、港资,这样摆在台面上也好看,陆政东并不在乎黄记公司投资都少,黄记公司的大老板那是华人商界的翘楚,这就是一块金字招牌,更容易为银行认同。
当然,陆政东也清楚黄记公司有意愿到绵西这样的穷乡僻壤来投资,其实心思和穆先生也差不多。
虽然作为华人商界的翘楚,手里又握有各地急需的资金,走到哪里都是受人欢迎的,但是有些问题不是地方上能解决的,也不是见几次领导人就能解决的,有时候县官不如现管。
这里面很重要的是一些需要部委审批的手续,因为体制的原因,这很麻烦,特别是涉及到经济体制方面的,更是麻烦,需要研究,需要调查等等。
时间就是金钱,能够在原则之内尽快能够办下来这些手续,实际上就节约了很大一笔,黄记公司恐怕也是希望藉此搭上他这条线,通过他以及家里在京城的关系打通一些还没建立起良好关系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