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政东的脑海里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
三产公司的老总副总以及项目经理都不是金融专业出身,他们在任职前根本就未曾炒过股自己的利益。说得确切一点与金融专业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来。陆政东一边看着材料一边做着猜测和分析,答案有很多但最为关键的只有一条:私利。
通过相关材料,陆政东发现新南三产公司的这些主要管理人员,他们只是凭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进入了公司管理层。其中有的是新南机械厂的老将有的是新南市委市的政府退下来不甘寂寞还想挥余热的老干部更甚者还有一些就是依靠裙带关系挤进来分一杯羹的,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
陆政东看着新南三产公司原来的几个负责人,张金为,原新南三产公司的总经理,被免职之后就辞职下海了,现在是新南市金源商贸公司的老板,杨二和,原三产公司财务副总,现在是云雾市一家大型企业和生实业公司的财务副总,这些人都发展得很不错,但为什么三产公司却搞得如此?
陆政东从这些人从三产公司跳出来之后发展得不错,把握到了一些东西,这所谓的三产公司实际上也就是个空壳,这类公司账目好做,亏赢其实都是几个头头说了算,而且股市起伏那么大,这就更有操作空间,在股市高歌猛进的时候,恐怕这些人的口袋都是装得鼓鼓的。至于后来股市风云突变,三产公司巨亏,那就是公家的事情。
而新南机械厂的厂长吴兰山,在其中又充当了什么角色?
作为整个企业的掌舵人,三产公司严重亏损,吴兰山是首当其中,肯定也是同道中人,陆政东甚至认为三产公司实际就是这些人把机械厂套现的一个壳子,甚至新南市的前任领导或者现任领导说不定也在其中扮演着不一般的角色。改制,也许是这些人从中脱身的良机吧……
虽然这些他都只是猜测,但陆政东敢负责任地说一句:他们肯定有问题。
只是他有这样的怀疑,而无力去查实这些东西,他的任务不是追究过去,那是纪检监察部门的责任,他的责任是为新南机械厂找到出路。
按资产重组步骤,重组第一步是选择合作公司,省内外共有四家公司有意入主新南机械厂。分别是洋河重工、金荷投资有限公司,云雾市四河实业集团另等八九家企业或者企业集团有意向。……
按照陆政东的认识和理解,洋河重工、金荷投资有限公司明显在资产重组方面有着其他几家公司不可比拟的经验和优势。按理应该从这两家公司里选择出一家来重组。但奇怪也就奇怪在这里,按照手中的相关材料,机械厂资产重组领导小组似乎偏向于让云雾市实业集团来主导重组项目……
第129章 想火中取栗?没门!
云雾市四河实业集团名字虽然响亮,又是一家港资企业。实力却很普通,和其他几家国有重型机械企业不可同日而语。
陆政东沉吟着,按照干部的惯性思维,由云雾市四河实业集团主导新南机械厂的重组,这或许可以作为对外资企业入驻的一种鼓励,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促进云雾市整体的招商引资。
但其中又有不少意味深长的东西,让陆政东有些疑惑,到底是仅仅是长官意志,还是另有乾坤?直觉以及过往的经历阅历告诉他,这个云雾市的四河集团绝对不可等闲视之。
陆政东想了想,把新南市具体负责机械厂进行改制的常务副市长温泽高请了过来,“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