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正始十一年 蔡某人 1587 字 2024-03-15

“大将军是不是谋反,不在太傅,在太后,请太后下旨。”

说完,朝殿外一瞥,寒食雨落,桐花满地,高平陵的一行人马不知会不会因为雨天提早回城。两人目光一对,彼此会意,太后终于肯动笔,眼角一睨:

“中护军说写什么好?”

“大将军内则僭拟,外则专政,太后说这样的人该不该解除兵权?”桓行简温文笑意里刀锋凛凛,“太后也是河西大族出身,怎么发诏,当比臣清楚。”

前尘旧事,一一闪过,太后冷哼着执笔落字,片时功夫,示意桓行简过来看。

正要收起,太后置于手中扬起,偏不给他:“我厌恶这永宁宫,要搬回去,陛下还小,需要我这个做母亲的扶持。”

“那是自然。”桓行简轻轻从她手中一抽,胆大得很,似是轻薄般朝她腰上捻了一捻,察觉到怀中女子身子微颤,戏谑而视,“臣日后再重重谢太后。”

“重重”二字有意咬的狠,把人一松,桓行简拿着懿旨大步流星出来,同等待的几人一碰目光,带着石苞,策马而去。

和桓睦碰头后,懿旨拿出,桓睦赞道:“好!”掉头对几个老臣叹说,“君等为周勃,则魏可兴矣。”

几人连连拱手:“还望太傅匡扶社稷,安定江山!”

如此,以皇太后令,闭诸城门各行其事。桓睦则率兵和太尉蒋济等人屯于洛阳南门外的洛水浮桥,命主薄虞松捉刀,言简意赅写就上天子奏章。

几十里外的高平陵,刘融刚得消息时,心下大惊,几乎落马,骂道:“桓睦竟敢诈病欺我!”

当日李胜回来,说的是太傅“尸积余气”,为之怆然,刘融回想这一幕愈发羞恼,又大骂李胜。一行人惶惶不能决断的时候,远处,见宫中来人,把太后懿旨一宣,刘融本跪地聆听,忽听到句“无君之心”暗道不妙,霍然起身,怒道:“我为宗亲,何谈无君之心?!”

读旨的内官一副事不关己的情态,拖着调子说:“这些话,还是等大将军早自归罪回去跟太后说吧。”

“去你娘的,老子归什么罪!”刘融涨的脸红脖子粗,提剑就要砍了内官,忙被高元则阻拦了,“大将军,此时不是置气的时候,请听我言。”

话音刚落,内官说道:“太后有令,召大司农行中领军故事。”

高元则眉头一抖,当即反应过来,厉声道:“这哪里是太后的旨意?”说着对上正意味深长看着自己的刘融,苦口婆心道,“桓睦起兵,控制了宫禁,太后定是不得已为之,我既带了印绶出来,自然是要跟随陛下和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