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一见谭婆婆会调制胭脂膏子,严朗就上了心。

这胭脂膏子,一般女子都会弄,不同的是大多数人制出来的很粗糙,加上十分费事,又要耗费很多的新鲜花瓣才能制出一些,实在不划算,因此都是买来用。

谭婆婆能凭着胭脂膏子换粮食过日子,手艺自然不一般。

谭婆婆最初并非本地人,户籍中简略提了一笔,最初乃是流民,嫁与谭大山,在本地落户。弋阳府离广林颇有距离,加上时隔久远,再细致的就不好查了,所以也说不清谭婆婆的具体来历,只知道她姓“花”,说自己叫“花三娘”,不过这名字没什么人称呼,都叫她谭家娘子、谭婆婆。

谭婆婆也是命苦,早年颠沛流离,为安稳,嫁给谭大山。谭大山家徒四壁,又瘸腿,年近三十也没讨上媳妇。俩人日子倒是过的平静,后来还得了个儿子,可才四五岁,一场病就没了。没几年,谭大山进山砍柴,踩了毒蛇,人还没到家就死了。

“这个谭婆婆,三年前死了。”

想亲自从谭婆婆口中问出事情来,已是不可能。

再联系一下时间,也正是三年前,林若兰去了广林。

严朗曾查到,谭婆婆曾收留了个叫花婆子,说是见着可怜,留着做个伴。谭家偏僻,平时少有人去,那个叫花婆子似乎怕人,也不在外走动,村里只知道有这么个人,但见过的很少。

推测那人就是林若兰。

谭婆婆所在的村子,就在县城外四五里。

他们没有入县城,先去了村子。

一条弯折的土路蔓延向前,两侧都是良田,村落坐落在青山绿水之中,颇为恬静安详。几乎不用问,只看一眼就知道谭家旧址。村子颇大,房舍众多,仨仨俩俩的树木掩映,村头有池塘,左右是水田,在距离村尾三四丈的地方有个篱笆小院儿,院中三间huáng泥房,似乎因没了人住,破败的厉害,半间屋子都坍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