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文靖安自己写出了这首诗,署名之后他的名字将随着这首诗传遍永宁县,甚至载入县志千古留名,但随着这首诗流传的也仅仅只有他的名字啊!

他不得让李碧存这位恩师沾一沾光吗?

他不得让在场这些人分一点点甜头吗?

就像苏轼词前小序里的“子由”一样,子由兄不正因为那首《水调歌头》受人世代诵读么?

他们也要!

碧存先生虽说是君子悦莲不染尘俗,一心教书育人视钱财如粪土,但每个人都是有欲念、有目标的,连出家的和尚都想着早日参悟佛法荣等极乐,拜见如来时立地成佛,李碧存的欲念不在利禄却在功名,他是做梦都想在文坛里面打到三瓜俩枣,他那么拼命教导青莲书院的学子是为了什么?

一部分的确是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但另一部分也是为了儒者“立功立德立言”这三不朽的终极追求,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文靖安这首天赐之作给他添柴加火,他怎么肯错失良机?

第31章 演戏 顺水人情无可厚非

奈何他面子薄,不好当着陈守严等人的面开口,所以才搞了那么傲娇的一出。

幸而有林宁宴这个机灵鬼,李碧存不好意思开的口,他替李碧存给文靖安点明。

老师和学长都这么暗示了,文靖安既然解读出来了,当然就要成全他们的体面。

因此文靖安停笔之后抿了抿唇,抬头跟李碧存道:“先生,学生有一个不情之请。”

李碧存这才把头正过来看他,说道:“但说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