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未曾有旨,夜不收不敢监听皇后身边的人及国丈府,臣”
“立即把这个李继卿的详细履历及人际关系的资料,给朕呈上来。”
“是,陛下。”
黄连山早有准备,连忙把一个小册子呈上,秦牧随手翻了一下,小册子足有二十页,把有关御史李继卿的一切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从其中的记载看来,这个李继卿为官清廉,没有什么污点,但有一点让秦牧留心上了,那就是李继卿与杨廷麟关系颇为密切,对杨廷麟一直以学生自居。
秦牧看完之后,接着问黄连山道:“这件事还牵扯到什么人?”
“回陛下,路阁老也就此事找过国丈商议过,但过后并无下文,是以臣也无从得知路阁老跟国丈说了些什么。”
“中军大都督可还好呐?”
“回陛下,自陛下亲征,中军大都督刘猛一直驻于京营之中,未踏出京营一步,每日严训营中将士,亦未与朝中大臣有过任何往来。”
“好了,你先退下吧。”
“臣告退。”
黄连山躬着身,倒退出殿,到了殿门口,寒风一吹,这才发觉背上冷嗖嗖的,他暗暗吁了一口气,仿佛到鬼门关走了一圈似的。
这件事,让夜不收极为为难,事涉皇家,太子、皇后、国丈都有牵连,这让夜不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若是隐下不报,将来皇帝得知,他们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但报上来就万事大吉了吗?
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是皇家之事,不说以后会有什么麻烦,就是刚才禀报的过程,要是皇帝觉得是夜不收在挑拨是非,他这个指挥使恐怕使便没什么好果子吃了。
黄连山想到其中的险恶之处,抹了抹额头的冷汗,匆匆出宫而去。
秦牧把记载李继卿履历和人际关系的小册子又仔细看了一遍,才收进袖子里,他虽然谈不上多疑,但有些事情还是要防微杜渐的。
亲征前,他晋刘伯全东阁大学士衔,一同入阁辅政,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如果是自己在南京的时候,李继卿上这样的奏疏,他会一笑置之,但这个时候上,未免有些太凑巧了。
李继卿这是要干什么?仅仅是为了出风头?还是为了讨好杨廷麟和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