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里的三大件就是如此。五伯母家给置办了一台缝纫机,她还挺意外的。
这玩意儿现在也一百多块,不算便宜了!
但就算是这样,在李少云看来很简陋的陈设,进进出出的人,还在没口子地夸,说五伯母家办事敞亮,给新媳妇置办了这么多的家什,不拉不拉。
分田到户这些年,人们吃饱了肚子,荷包也慢慢鼓了起来,但相对而言,还是穷困。
尤其五伯母家有这么多孩子,养大就不容易了,一个个娶媳妇,又没有分家,算下来这么多人嚼用,孙辈们又要上学,都是不小的负担。
李少云看了一圈出来,又在外面溜达了会儿。
围观了一会儿大师傅做菜,不过没好意思偷嘴吃。
有脸皮厚的小孩儿趁着大师傅不注意,“嗖”一下捏个丸子或炸出来的滑肉就跑,惹来厨师一顿笑骂。
李少云自认为自己是个大人,拉不下这个脸来加入这个行列。
虽然她看着那炸丸子什么的,其实也挺馋的。
就这么玩儿了一会儿,接亲的人就准备出发了。
不出所料,连新郎七个人,四辆自行车。
李少云被其中一个姑娘带着。
看看堂哥李明军,今天穿的着实精神。眼神明亮,精神抖擞,脸庞微微发红,不知道是激动的还是冷的。
一身蓝色的西装,有点大不怎么合身,这让李少云总觉得透着点土味儿。
忍不住想起本山大叔的蓝帽子。
因为要穿西装,又是大小伙子火力壮,自然不会像李少云似得,穿着一身臃肿的棉服。
西装里面穿着一件白衬衫套着鸡心领毛衣,这也是这个年代的时髦标配。
其他几个人也穿的新衣,显得很精神,尽量让自己体面些。
其他六个人都是大姑娘、小伙子,除了李少云这个一看就是凑数的豆丁。
出了村子,一路骑行。
李少云虽然不用自己骑车,但大冬天坐在自行车后座也不好受。
时间一长,又冷,腿吊着都麻的没知觉。没办法,坐会儿车子就自己下来走会儿活活血。
这都不说,这会儿路修的不好,许多地方都是土路。
除了经过镇上的时候那一段好走,出了镇子没多久就下了大路,之后基本上都是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