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第 142 章

他感激陆殿卿的协助,知道陆殿卿将携妻儿前往美国,便诚恳邀请陆殿卿一家同行。

陆殿卿便和林望舒商量了下,如果他们自己过去,必然要从巴黎或者香港转机,还要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以及各种行李,还有保姆,一路上自然辛苦。

他们辛苦一些没什么,但到底心疼孩子,不舍得受罪,便接受了哈特默尔的好意。

于是林望舒等人,乘坐哈特默尔的私人飞机前往美国,随行带了保姆田姐和小赵。

其实中国并不允许私人飞机进入,不过哈特默尔年纪大了,出门只能乘坐私人飞机,所以领导特批他的私人飞机进入国土。

那是一辆波音727,这对于林望舒来说,自然是大开眼界,就算上辈子,她也没坐过私人飞机。

哈特默尔是一个爽朗幽默的人,他和林望舒聊起来他和陆殿卿的相识,并且表示“在我冒死闯入的时候,是lu帮了我”,他很诚恳,对陆殿卿在关键时候的援手很感激。

对此,陆殿卿给林望舒解释,其实我当时只是邀请他换了一个桌子。

他们说得含蓄,但林望舒大概听明白了。

哈特默尔知道林望舒学的是物理学,还和林望舒聊起来他当年求学的经历:“我当初一边要经营家族的产业,一方面就读于哥伦比亚医学院,我完全没时间,不过我邀请了一位家境贫困的同学住在我家里,我提供食宿,唯一的要求是他要记录完整课堂笔记给我,供我考试和写论文,结果我最后就顺利毕业了。”

林望舒听着忍不住笑起来:“这就是win-win了。”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从中国飞往美国要二十多个小时,孩子中间哭啼过,不过好在准备齐全,哈特默尔是一个很好的人,对他们一家非常照顾,两个孩子适应得也良好,并没有什么不适。

到了华盛顿后,他们很快安顿下来,房子是云菂出钱,陆殿卿四舅帮忙物色的,其实也是老房子了,六十年代的,毕竟是dc市区,又是几乎房价最高的雾谷校园,寸土寸金,也没什么新房子可供选择。

房子已经特意翻修过了,炭灰色的地砖,红木壁板,有华丽的吊灯,还有偌大的窗户。

客厅旁边的一扇门通向院子,连接着车库和健身房,房子上方还有露台,露台上看起来可以种些花草蔬菜。

两个孩子一路劳顿,本来已经累得睁不开眼了,现在看到这房子,也精神起来,四只眼睛不够瞧,东看西看的,还兴奋地在地毯上打滚玩耍。

大人们却不好休息,尽快收拾房子安顿行李,这自然要花费不少精力,不过好在房子之前已经请人彻底打扫过,倒是节省了一些力气。

略收拾好了后,一家子简单吃了饭,当晚先休息,第二天陆殿卿带着一家去附近逛了逛。

这里地理位置非常好,能看到不远处的波多马克河,也不用太远就是知名观光区了,陆殿卿带着一家子过去了白宫外拍照留念,又在附近逛了逛。

本来怕孩子累,想着早点回来,谁知道两个孩子比谁都起劲,兴奋地要看这个那个的,不肯回去,最后只好在外面吃了点东西,休息了下,继续四处看看。

当然也研究了下路线,房子距离林望舒学校走路也没多远,以后上课肯定很方便,不过距离陆殿卿的工作地点就远了,陆殿卿单位在康涅狄格大街,就算开车过去也要半个多小时。

林望舒:“那你打算怎么上班?”

而她埋到实验室里,专心钻研学问。

可以说,随着科技的发展,飞机导弹等高速飞行物为了定位精确,那就必须使用激光陀螺仪,这就是高科技飞行物的火眼。

曾经年少学子如火如荼的青春,在她眼里不过是一场旁观,她一直保持着旁观者的冷静,她也清楚地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最惊奇的是,这里还有专线可以连接美国资料中心,只要给出keywords,就能瞬间查出相关课题的参考文献资料。

陆殿卿好笑地看着她:“没事,你查吧。”

在导弹系统中,安装了激光陀螺仪,导弹就有了精准的眼睛,就可以千里之外一招毙命,以后的海湾战争中,装有激光陀螺仪的导弹那更是大显神威,让世界为之一振!

她所在的实验室并不大,学生也不多,不过她的导师是学术界的大人物了,门下出过诺贝尔奖得主,曾经参与过美空的“机载激光实验室”计划,甚至参与过激光陀螺仪的研究。

但是美国不一样,美国评价体系多元,曾经纯粹的信仰在这里坍塌,价值观重新建立。

如今自己一家远渡重洋来到异国他乡,有这样处处关照着的亲戚,普通留学生的那种茫然无助感自然减少了许多,心理上也放松了。

国内的同学陆续和她联系,大家都快毕业了,也想来美国留学,申请过程中自然遇到一些麻烦。

陆殿卿工作比较忙,不过大部分情况下不需要加班,他买了一辆代步车,开学半个多小时回家,回到家里可以陪陪孩子,偶尔还有时间可以做做饭。

林望舒:“好吧,随你。”

可是到了美国后,所有的一切轰然倒塌。

她把席铭先生曾经的光学作为自己的方向,自己所学,一切都是为了将来开路。

因为激光科研的落后,好像从来没有人认为中国的激光陀螺仪可能造出来,至于那位本该研究激光陀螺仪的高博隆先生,在目前的国内查无此人。

这对中国留学生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将过去的价值观全部打碎,浴火之后,重塑肉身,再重新站起来,拥有全新的视野与格局,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人。

她的方向太过明确,以至于她的导师为此给她提出意见,她在思考过后,也试着拓宽自己的思路。

随着学问的长进,她的心态变得越发平和,对将来也充满信心。

林望舒深吸口气,明白自己来到这里,就有机会了,别人不会透露什么,但是她可以慢慢来,可以从日常学习探讨中一点点揣摩,也许有一天,她可以得到一些线索,或者有所了悟。

她平心静气,开始研究这里的大学生涯。

她可以感觉到,四舅对自己一家还是很亲近的,毕竟是亲外甥,他和自己婆婆感情也好,自然对陆殿卿这个外甥上心。

那就是激光陀螺仪之父,是激光界的火眼金睛。

林望舒想想也是,提起孩子,便忍不住笑:“本来怕他们水土不服,谁知道人家比我们适应好!”

林望舒也趁机向两位表姐请教了在这里上大学的种种,两位表姐倒是很热情,倾囊相授,又告诉她一些经验,林望舒自然受益匪浅。

由于身份的便利,也因为他舅父的关系,他交游广阔,会带着她去参加国际企业沙龙,她也认识了几个美国大企业的老总,甚至见到了很高的领导人,得以有机会和他们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