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启元年·十一月。
齐颜走后的第十日,南宫静女收到了这样一封八百里急奏。
当时正在上朝,内侍捧着竹筒入殿时大殿霎时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那个封了红蜡的竹筒上。
南宫静女也暂停的朝会,拧开竹筒从里面掉落了两封信笺。
其中一封就是上面的内容,南宫静女看完后心头一松,却端着没有露出笑容。
另外一份的信封上写着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静女亲启。
南宫静女心头一动,齐颜已经很久很久没唤过自己这两个字了。
南宫静女不动声色,撕开了这封信,只见上面写道:
陛下,见字如面。
离京已有五日,不知京中一切可安好?
止于落笔之时,淮南之行一切顺利,然臣观沿途民生,惊觉不少萧索之地,房屋破败杂草丛生,或许这便是朝廷税收无力的原因之一。
臣已在下方标注州府,还请陛下遣大司农及户部官员实地堪访,及时找到问题源头。
臣在书房内留有五份卷宗,原本想送给陛下的一份生辰礼物,奈何因故没能及时写完,臣已挑出其中五卷,虽然此时并非最佳时机还请陛下先行过目,再做定夺。
古有先贤曾云:乱世应用重典。
又有贤者曾曰:欲速则不达。
臣思虑再三,亦不知推行新政利弊几何,遂请陛下独断。
余下五卷并非十分紧要,待臣细细润色,归来后再呈与陛下。
另:玉萧可乖巧,书房是否每日都去?
读到此处,南宫静女的嘴角已经不可控制地勾了起来,她看得出齐颜的行文也是笔锋稍顿,不知思索了多久才写下了接下来的话……
齐颜:臣之心,依旧如故。
谨颂冬遂。
第一封是君臣间的奏报,第二封分明是家书,抑或说是……情话?
虽然通篇不见一个孟浪字眼,可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涓涓入心。
南宫静女反复看了几遍,终于展颜一笑。
南宫静女是被齐颜那一对“子云”“子曰”给逗笑的,脑海中不仅勾勒出了齐颜写这些时的模样,定是跽坐在案前,也不知送给她的夜明珠带上没有?若是没带大抵要点一盏油灯,写到这里时……或许也是在笑吧?
她的笑与自己定然是不同的,会是那种含蓄的,甚至带着三分狡黠的。
什么嘛,不就是在对自己说:我现在有五条妙计,但是用了以后结果是什么样子我并不知道,有的古人说应该用,有的古人说不应该用,我也拿不定主意,你是陛下,你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