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航推动油门,战机开始滑跑,速度越来越快,最终轻盈地跃离地面,冲入渐亮的天空! 紧接着,第二架、第三架……十二架九五式战斗机、四架一式战斗机、五架九七式轻轰炸机相继升空!
看着一架架战机在微亮的晨曦中编队,地面上的人们发出了压抑已久的欢呼!许多人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是八路军自己的飞机!是从敌人手里夺过来的飞机!
宋兴华在后座,通过简易的机内通话装置(或事先约定的手势),指引着高航向辽县桐峪方向飞去。庞大的机群在空中调整好队形,跟着头机,向着西北方向呼啸而去。
桐峪,秘密机场。
这里早已接到宋兴华事先发来的电报。机场负责人和守备部队激动万分,一夜未眠。
当天空传来越来越响亮的飞机引擎声时,整个桐峪都沸腾了!
“来了!来了!团长的飞机来了!” “快!点火!给兄弟们指明跑道!”
跑道两侧,预先准备好的大量篝火和火把被同时点燃,形成两条明亮耀眼的火龙,清晰地勾勒出跑道的轮廓和方向,在逐渐变亮的天色中显得格外醒目。
后勤保障连、守备连和防空连的战士们,已经发动了卡车,准备好了牵引绳,随时准备等飞机一落地,就将它们迅速拖入隐蔽的飞机洞库。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兴奋和难以置信的笑容。他们又一次见证了宋团长创造奇迹!
空中,机群抵达桐峪上空。
此时天色尚未大亮,能见度一般。下面是蜿蜒的山谷,唯一的降落指引就是那两条火把组成的跑道。
最大的考验来了——没有熟悉机场的地面引导员(塔台),没有无线电指挥,每一架飞机都需要依靠飞行员自己的判断和宋兴华(通过头机)的宏观指挥进行降落。
宋兴华让高航驾驶头机在机场上空盘旋,并不急于降落。他通过后座,仔细观察着跑道的情况、风向、以及后续飞机的位置。
“高队长,保持盘旋。命令后续飞机,按战斗机和轰炸机的顺序,排成一个单纵圈,保持安全距离,依次进入降落航线!”宋兴华冷静地下达指令。他虽然没有正式学过空中指挥,但【战术精通】的技能让他对局势有着本能的清晰判断。
高航通过摇晃机翼、打信号灯等方式,将指令传递给后面的飞机。
庞大的机群开始在空中绕起一个大圈,如同盘旋的鹰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