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同志请看,这边是我们最新引进的一批车床,虽然和苏联老大哥的先进设备还有差距,但在国内已经是领先水平了!”
他指着几台看起来保养得还算不错的绿色车床,脸上带着自豪。工人们在机器旁忙碌着,见到领导和外国人过来,都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手下的动作却不敢停。
伊万诺夫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点点头,目光在那些车床上停留了几秒。
沙利文则毫不掩饰自己的不屑,他甚至走近一台车床,用带着白手套的手指在机身上摸了一下,然后举起手套,看着上面沾染的油污,微微皱眉,用俄语低声嘀咕了一句。
“博物馆里的藏品都比这个干净。”
翻译的脸色有些尴尬,犹豫了一下,没有将这句明显带有讥讽的话翻译出来。
杨厂长和李副厂长虽然听不懂俄语,但看着沙利文的表情和动作,心里也猜到了七八分,脸色都有些难看。
强压下心头的不快,杨厂长继续引领着他们往前走。
“这边是我们的锻压车间,承担着厂里重要的零部件锻造任务……”
巨大的水压机发出沉闷的撞击声,火星四溅,热浪扑面而来。
几个苏联专家站在安全距离外看着,表情各异。
伊万诺夫似乎对这种充满力量感的场面更感兴趣一些,看得比较投入。
而沙利文和其他几位专家,则明显兴趣缺缺,甚至有人下意识地用手帕捂住了口鼻,似乎难以忍受这里的空气。
他们的眼神交流频繁,虽然没有大声议论,但那种流露出的轻视和不以为然,像一根根细小的针,扎在杨厂长和李副厂长的心头。
这已经是厂里能拿得出手的、设备相对最完善、管理也最到位的车间了。可在这些苏联专家眼中,似乎依旧不值一提,如同参观一堆破铜烂铁。
尤其是沙利文那毫不掩饰的讥笑表情,更是让李副厂长暗暗握紧了拳头。
尽管心里憋着一股火,但为了顾全大局,杨厂长和李副厂长只能强颜欢笑,继续按照预定流程,将专家们带往下一个参观点。
每到一处,杨厂长都努力介绍着车间的生产情况和技术亮点,试图展现出红星轧钢厂的实力和潜力。
然而,收效甚微。
专家们的表情从最初的礼貌性好奇,逐渐变成了敷衍,甚至有些不耐烦。
在他们眼中,这些所谓的“先进设备”,可能还不如他们国内某些职业技术学校里的教学用具。
这趟所谓的考察,越来越像是一场对落后工业的巡礼。
终于,预定的几个主要车间都参观完毕。
一行人回到了车间外相对开阔的场地。
沙利文立刻长舒了一口气,用俄语大声抱怨起来,这次他似乎连伪装都懒得伪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