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的“海底两万里”之旅

末世芳华 莳柰 2503 字 18天前

而见到这一幕,汪孝涛也不好开口了。只得不断用眼神暗示他,心里面偷偷憋着笑意。

“卧槽!”

李鹏正疑惑呢,却没有想到自己双肩一酸,整个人像触电一样蹦了起来,幸好944艇的空间够宽敞,不然他这一跳脑袋都得撞到舱壁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好啊,你这小子离海离久了,不知道帮忙了是吧。”方舟交叉着双臂,靠在指挥平台的一处围栏上笑着指责道。

看到方舟又是偷袭又是骂他不厚道,李鹏也是自认倒霉了,谁叫他没去帮他呢?安置科学家们的工作本来就是他俩的事,结果自己却忙了这茬,把事情压在了方舟一个人的头上。

要不是一个叫林瑶的女孩和另外一个女孩帮他,方舟估计这会儿还回不来。

“我很抱歉,亲爱的方舟同志!是我疏忽了。”李鹏装作很正经的模样朝他敬礼道。

坐在一旁的汪孝涛见自己的两位战友这样,也是无语。

这么大个人了,一个大校和一个少将还这么吵吵嚷嚷的,便急忙站出来打圆场说:“去去去,你们这两个赶紧到战位上去,李鹏你有时间写一封道歉书给方舟,方舟你也是,还那么孩子气。”

“诶呦,我亲爱的汪艇长唉,你也不希望咱们的潜艇乱糟糟的吧。”

“抽你,信不信。”

“哈哈哈,不信。”

此时正在二舱舱里的其他艇员见此一幕,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毕竟谁不想吃自己领导的瓜呢。

五舱的一间舱室内,林瑶瑶正带着小书婷有条不紊地收拾着自己未来几个月居住的小窝,虽说周围挤满了管线和物资机器,但对于她俩来说还是很宽敞的。

“妈妈,你说我们头顶上的这些管子是干什用的?”小书婷从行李中抱出自己的小熊玩偶,指着头顶的管道发出疑问。

林瑶瑶想了想,也不太清楚这些管道的用法,便对书婷实话实说道:“妈妈也不知道呢,等见到汪爷爷,你可以问问他哦。”

“我知道了,这些是消防的水管子,如果着火了,这些管子可以喷出水来,把火浇灭!”

听到小书婷天真地回答,林瑶瑶噗嗤一笑。

这孩子,潜艇在水下遭遇火灾拿水浇,是嫌沉得不够快吗?现在小孩子的回路,我已经搞不懂了。

同时,位于三舱和四舱的交界处,头戴着印有“401所”安全帽的章艺萍一行人正站在备用导弹维护平台上展开会议。

“这张就是“944”艇的平面图了,经过一系列的修改,在没有改变艇体结构的情况下,他们拆除了位于后方的20个导弹发射筒,仅保留了4个,剩下都被改造成为舱室了。”

“那里面还有四枚携带着6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的巨浪-20,这个也是我们维护的范畴之一。”坐在章艺萍身边的冯晓煦补充道。

“章姐,为什么我们要带着核弹头啊,会不会太危险了?”一名年轻的女研究员担忧着看着眼前的导弹发射井,身体不由自主的颤抖道。

“不会,这一次行动我们是秘密进行的,全程一直处在水下800米的深度,除了发生意外,中途不会再进行上浮作业。

这一次我们从湛江港出发,穿越印度尼西亚从澳大利亚和东帝汶之间的水道里穿过去,进入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一路向北走进入大西洋,直至到达目的地新地岛。”

“这么远啊,我还以为会用原来的航道呢。”另外一名戴着眼镜的男研究员抱怨道。

“想什么呢?用原来的航道马六甲海峡最深处就只有27米!你以为东瀛人不会想的去控制那个地方?为了保险起见,我们此次的任务都是绕远路走,尽量避开那些重要航线。”冯晓煦指着潜艇平面图旁边摆着的世界地图,对那个抱怨的同事说。

“原来是这样。”那名男研究员的恍然大悟。

“还有些东西要说的,我们边走边讨论吧。”章艺萍收到平面图,带着同事们顺着平台的钢梯爬了下去。

这次的改造不仅仅是拆掉了潜艇上的导弹发射井,而且还升级了通讯系统以及作战系统,并重新配置了大量舱室,以求更好的完成这个任务。

可以说,此时的“944”已经被改造成了,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而完成任务的潜艇,最关键是她的战略核潜艇的地位和威慑还是在的。

这对远在科米雪地里食雪的钟可来说,湛江这次给的东西可谓是非常豪华了,只不过收不收的到就是另一回事了。

“报告!我们已经穿过曾母暗沙,到达非律宾以西海域。”

下午3时58分,“944”艇在航海长曲志国的汇报下,成功穿越祖国最南端,到达外海。

“全艇进入战斗状态,航向幺八三两(1832),航速两洞(20),下潜至450m,进行第一次深度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