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去那样的人家,现在恐怕已经不成人形了吧。
孙氏嫁过来的时候赶上老韩家欠了一大笔外债,没钱去看大夫,只能自己挺着,抽空的时候拜拜各路神仙。
大概神仙们都忙,每天接收了各种各样的愿望,没空管她肚皮里这档子事儿,所以她只一直干着急,和韩大郎一起着急。
近些日子,韩小娘子捣鼓出豆腐来,韩小娘子做的花样还多,家里能吃饱了,每天去河边洗衣服时候照照自己,觉得脸色红润了许多。
一些小媳妇儿互相打趣时,也夸孙氏皮肤好了,白胖了些。
可依旧没什么用。
韩璎琢磨了一下,家里外债还完了,但还是有一股忧郁的气氛笼罩着自家,再加上钱氏和韩老头看别家孩子的状态。
没别的了,家里少孩子。
在古代,很少有人家不盼望多子多孙的,若是儿孙满堂,又各个出息且孝顺,那一定是这家祖坟冒青烟了,等着别人家羡慕吧。
韩璎倒是不怎么羡慕,她还得等及笄再成亲,谈生孩子还早。
不过大哥和大嫂成亲有些年了,他们两个肯定是羡慕的,爹娘也是羡慕的,如果有办法,恨不得今晚孙氏怀上才好。
韩璎晚上躺炕上翻了翻她的菜谱,认识到了自己并不是个大夫这件事,她看不了病,能做的只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养养孙氏的身体。
孙氏长期营养不良,又耗费大量体力,底子空虚,脸色之前蜡黄,她这个外行人一看就知道大嫂气血不足。
至于品类繁多的药膳是别想了,家里没那个条件,就算韩璎能想办法找到材料,并且煮出来,孙氏也不会舍得吃的。
只能找找大枣红糖之类常见的东西。
还是得建立在去县城并且手有余钱的基础之上。
县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