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的时候,谦哥还在京城曲艺团,主要工作就是到郊县慰问演出,而且就这样的演出也不是天天都有的。
其实就是到处拉赞助。
九十年代所有的曲艺团日子都不好过,有很多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就靠着这种下乡式的演出维持入不敷出的状态。
大部分曲艺团的成员们基本上都是各谋生路,自力更生,靠副业养家糊口。
当然,有名气的肯定好赚钱,大多数也就是个饿不死。
谦哥擅长社交,和谁都能处的挺好,人面比较广,在这会儿算是混的比较好的那一波,不管大小角色总有个混饭的机会。
现在他除了找机会演出,也在帮老马做事,在博物馆那边帮忙。
这会儿他还没认识老郭。
话说老郭这会儿已经第三次进京,正在郊区某个小评剧团给人搭架子被拖欠工资呢。
这些人在一起就随意多了,张铁军也没带他们去主楼,一家人孩子什么的都在也不好说个话,还是去了五号院的接待室。
进了屋,姜阳光主动去泡茶,马瓷器把年终报告交给张铁军,向他汇报了一下去年一年的工作还有推进情况。
现在有了根据地,也有了钱,老马在收藏收集这一块真的是如鱼得水一样,这一年过的就别提多滋润了,小日子飞起。
“沈阳那边我去看了几次,”说完这边的情况,老马抓了抓头皮:“那边的建筑规模就大了,我看了都愁的慌。”
“你愁什么?”张铁军翻着报告随口问了一句。
“不知道怎么填满哪,”老马笑起来:“那可得点东西往里填了,现在两眼一抹黑都不知道怎么去规划它。”
“慢慢来,又不着急,等建好了再弄也不晚。那边除了现有的这些以外,可以和省博商量怎么合作一下。
再一个就是要关注当地的历史文化这一块,包括建筑和习俗传统,老物件不少。
我们要的不是这些东西能值多少钱,这个不要用钱去衡量,我们要的是一种代表性,完整性,把历史传递下来。
就比如前面几十年农村的很多东西现在正在慢慢消失,都不值钱,但是它是个时代。
除了物件东西以外,还有书籍,曲艺和曲艺用品,这都应该在我们的考虑之内。博物嘛,我们又不是搞珍品买卖。
一些老唱片,磁带,包括收音机电唱机,老电视,这都可以做为展览品。甚至包括每一个年代的主流服饰。
场馆里的摆设,音乐,都要琢磨一下,也不排除在里面规划场地请真人进行表演和演出。
博物馆的讲解不一定就是照本宣科,可以艺术化趣味化,一首合适的歌,一出合适的剧,一段精彩的表演都是一种讲解。
只是把东西拿过来装在玻璃柜里给人看这种形式太过于单一了,完全靠的是人对这东西的喜爱的兴趣。
这样的人能有多少?
我们要想办法去吸引,把人吸引过来,然后在这里获得洗礼,了解一些历史和时代的东西。”
老马掏出小本子把张铁军说的话认真的记录下来:“明白了,回去我就找人商量,琢磨琢磨。我感觉我应该多往您这跑,每一次都有收获。”
“行,我就当你说的是心里话,反正我爱听。”张铁军笑起来,把报告放到一边。这个有时间慢慢看就行。
“那行,我回去找几本书没事儿就练练。”老马也是个幽默细胞比较充足的人,笑眯眯的接了一句,手上不停的记录着。
张铁军说的这一番话确实是给他打开了一扇大门,思路一下子就通畅了,让他以前很多针对博物馆的思考都得到了答案。
博物馆,首先是馆藏,给人看什么,然后就是怎么吸引人们过来看,在这能看到什么学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