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像套套可以卖到好几十一百也有人买,其实吧,套套这东西的生产成本是以厘来计算的。
和化妆品差不多,盒子比东西贵多了。白卡纸是所有印刷品里成本最高的。
“要不咱们过去逛逛?”小柳看着对面在风中轻轻拂摆的柳枝儿,说:“我也没去过对面呢。”
于是一家四口就去了对面的万柳塘公园里逛了一圈儿,吹吹轻风看了看湖。
……
香艳靡靡的几天时间转瞬过去。
十四号星期一,张铁军终于从香粉窝里拔了出来,开着车来到黎明厂这边儿。
他直接来到黎明广场,把车停到路边,下了车站在那左左右右的看了一圈儿。他是来给于大美人找店址的。
他这会儿就站在黎明文化宫和黎明广场中间。
这地方这会儿叫二零四,前后左右有二零一二零二到二零五。据说是当初的驻军番号。
二零四有两个地方最出名。
一个是黎明广场(文化宫),另外就是绵延一公里的二零四菜市场,是周围十里八乡的大集市。
这会儿从文化宫门前一直往南到体育场、牌坊中间是两片好大的水泥广场,围着汉白玉的雕筑,中心铺着大理石。
中间是和睦路,这里不是道口但是有一个转盘,是大辫车调头的地方,整个大广场就是围着转盘修建的,也是一个圆形。
东边就是南运河,这个时候的南运河还没怎么修整,就是个水泥坝子的大水沟,两边稀稀落落的有几棵柳树。
透过树荫能看到东岸边上的二零一航天医院。
过了南运河上面的水泥桥往东,这会儿楼房只修建到新东三街,新东三街再往东就是一片平房加荒(菜)地了。
这个时候这一片相当热闹,邮局,商场都集中在这里,各种私人开的小店,录像厅租书店。
文化宫每天还在放电影。
特别是到了晚上,广场上全是密密麻麻的人,响着各种音乐和灯光,有各种小游戏小摊子。
这里曾经一度是中国航空航天的中心和希望,名不虚传。
偶尔后面工厂里发动机试车的巨大声音像防空警报一样响起,年轻人不以为然,老年人会往那边看一眼,露出骄傲的微笑。
邮局在文化宫的东侧,百货大楼在文化宫的西侧。
九三年这会儿黎明百货大楼和其他地方的老国营商场也相差不多,已经凋谢了,改成了出租柜台的经营方式。
一楼的侧面弄了不少门市,开着小饭店和服装店,五金店什么的。
沈阳的文化宫,俱乐部,剧场,影剧院和大会堂特别多,到九三年这会儿基本上还都在使用当中。
这么说吧,没有一千也有几百,规模都不小,很多都是相当有特色的建筑。
光是一个铁西就有一百多个座位在一千五以上的文化宫俱乐部,规模小的不计其数。
黎明这边和皇姑沈飞是一个家门,有两个大型文化宫,七八个工人俱乐部,都有自己的体育场和专用机场。
在九十年代以前,大型的企业(工厂)每个都是独立的小王国,方方面面应有尽有,自给自足。
不过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商业化的进程,这种小王国的封闭之墙正在被敲开,融接。
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商业体系,包括娱乐性的部门和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