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我包圆

当然,也有例外,不会做饭不会缝补的也有,不过只是少数。

“那边肯定是不行了,再说去市里吃住都是问题。”张铁军想了想说:“你要是真想找活的话,过几天吧,我妈这边过几天要招人,到时候你去看看。”

“张婶儿啊?干什么?”

“也是卖衣服,就在副食那。”

张凤也没有什么重要东西,钱,身份证户口本,粮票粮本(还没取消,但实际用处已经不大了),说话的功夫就收拾完了,往个小包里一塞完事儿。

“你还有粮本啊?”

“啊,”张凤看了看张铁军:“以前她们都是压在食堂的,到我们这就没要求,就换大钱儿的时候要用。”

大钱儿

这事儿张铁军到是知道,不过没有那么详细。以前住宿的职工粮食关系都是定在食堂的,每月去领大钱儿和粮票。后来就都直接用钱了。

这个具本的转换线很模糊,没有通知也没有具体日期。这会儿宿舍里还有人是集体户口呢。

就像粮票和粮本具体是哪一年取消的这事儿,其实也是模糊的,各个省甚至各个市都不一样,在国家正式发布文件之前绝大部分省市就已经实际上取消了粮本。

现在一查都是九三年,其实不是。

张铁军伸手拿过来一张粮票看了看,这东西留点还是有一定的纪念意义的,要是能收集成套也挺好,市里的,省里的,全国的,还有部队专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还有这个呢。”张凤献宝一样举给张铁军看,好家伙,布票肉票工业券,这弄的像回到十年前了似的。

“你留这些东西干什么?”

“发的呀,我也没地方用就收着了呗,现在好像用不着了。”

“留着吧,好好收着将来说不定能值钱了。”张铁军笑着看了看,让张凤好好收着。

张铁军自己没有收东西的习惯,什么坏了旧了换了新的也就扔了,原来小时候很多东西同学都还有,他这都没了。

等到他老了的时候,很多东西都变得很珍贵了,有些很值钱,有些很有意义。像章,宝书,邮票,钱币,各种票,到后来的呼机手机游戏机。

山河一片红大的小的,主席同志和他的亲密战友,语录,万岁张,指示,样版戏,张铁军小学的时候都有。

八零年不知道是哪里号召,全国开始了集邮热,当时的张铁军也有一个集邮本,刚开始还挺上心的,后来就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

小嘛,那会儿他才六岁多七岁,那些邮票有些就撕了掉了没了,有些给了同学和老师。

张爸有两百多枚像章,大的小的彩色的金属的陶瓷的,都让他给祸祸了……说起来确实是一种遗憾,太可惜了。

到不是因为它值多少钱。

上辈子张铁军三十多岁的时候,关于他小时候的事情就只剩下了记忆,什么都没有了,包括照片。

其实他也很想知道,那些什么都能拿得出来的人,到底是怎么把那些东西都留了下来的,是一种什么心态。

“真要走啊?”苗姐问了一声,感觉有点不可思议:“这咋说走就走了呢?提前一点声都没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