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瞻兄。”
三人此前交集不多,但在张榜谢师时曾于欧阳相公府中相识。
小苏同学有个优点,那就是爱交朋友。
翻开这段历史,把关系网展开,你会发现,苏轼的交际圈范围之广,绝对名列榜首!
后世有一个“六人法则”,说的是一个人想要认识另一个人,最多只需要通过六个人便能产生联系。
但你只要认识苏轼,毫不夸张的说,这六个人至少可以省下五个。
真是……天下何人不通苏啊~
苏轼和长柏这俩人,一个对辽国公好奇,一个对辽国公推崇,又皆是良善才能之辈,可谓相谈甚欢,相见恨晚。
“则诚老弟。”
社恐……社交恐怖分子苏轼也是既来之则安之,压根不用苏辙开口,就跟长柏聊了起来。
“前次相聚时,你我还曾说起辽国公,没想到如今一语成谶,苏某不日就要前往靖北了,以后可要托咱家大姐夫关照咯。”
听得苏轼之言,长柏面露欣喜。
“兄长也授职靖北路了?”
苏轼点头:“正是,辽阳府辰州主簿,贤弟为何用也,莫非……”
“不错。”长柏肯定道,“如兄长所想,则诚也授职靖北了,沈州通判。”
“沈州?”苏轼当即大喜,“哎呀呀,这可真是太巧了!介甫兄便是沈州知州啊!辰州离沈州亦是不远,此乃有缘千里仍相会,有缘,实在是有缘!”
小主,
能有志趣相投的苏轼共事靖北,长柏也很高兴。
“不只是则诚,还有郑兄、曾兄、吕兄,吾等五人皆是初授靖北路。”
瞧见苏轼苏辙和盛长柏在谈论,曾布、郑雍、吕惠卿顺势也围了过来。
“则诚才能出众,此去定是鹏程万里,以后还要多关照为兄啊。”
“是极是极,子瞻去的也是好地方,辰州临海,想来定是不少海货。”
“子瞻老弟,我等皆在内陆,比不得老弟你好口福,以后若是嘴馋,你可不许小气啊。”
小苏同学当即笑着应承:
“好说好说!诸位若是馋这一口,尽管来我辰州便是,我这个父母官保证童叟无欺,不赚钱,就是交个朋友!”
……
靖北大都督府。
“盛长柏、曾布、吕惠卿、苏轼、郑雍……”
邢泽的手指一一划过名字,脑中浮现却是:
宰相、宰相、宰相、弟弟捞捞、宰相……
嗯?
好像有什么东西混进来了?
邢泽笑着在苏轼的名字上点了点。
小苏……
也还行!
虽然不如小小苏做的官大,但“阅读并背诵全文”留下的多啊!
我大靖北不能只是埋头发展军事和民生,文化成就方面也得跟上。
“辰州主簿,挺好。”
邢泽点点头。
他很期待小苏同学能在这里吃出什么花样,又能留下什么传说。
“大人。”
吴老六进来,递上条子。
“六子从西南传来的,大理有变。”
邢泽接过来一瞧:
“高氏威逼,杨氏势衰,屯兵欲叛。”
这是个好机会啊!
武侠小说里的六脉神剑威名赫赫,现实里的大理段氏却是唯唯诺诺,被权臣相国董氏架空,无法制衡国内各种势力,只能寄情于山水佛理。
邢泽手指点着桌案,思忖片刻。
“传讯小六,助杨氏一臂之力。”
“但是不要让董氏败的太快。”
“势均力敌,晓得伐?”
晓得伐?
可太晓得了!
“明白!”
吴老六笑的狡诈。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大人若是想如此的话,那大理段氏就得死一些了,不逼到份上,怕是不会向大宋求救。”
邢泽不禁皱眉:“死一些怎么能行?”
吴老六诧异。
我家大嘟嘟改性做善人了?
只见邢泽在桌上划了一道。
“我大宋的爵位也不宽裕,除了段思廉,都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