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养于嫡母王夫人身边,被培养的才情出众,听起来似乎不错,其实也不尽然。
若说平民百姓只知皇家富贵,那作为权贵之家,怎么会不知道深宫大内的危险和苦楚?
贾珠早逝,作为母亲,应该更加珍惜余下的儿女,可王夫人却为了博一场富贵,把元春送进了宫。
这里确实有贾母的责任,可王夫人也罪责难逃,但凡她这个亲娘能抗争,元春就能保下。
可她没有。
这是元春的悲哀,也是封建时代的悲哀,正如前文所说,女儿的大部分作用,只是工具。
元春都如此,探春又能好到哪里去?
王家女人善妒,赵姨娘是贾母赏给贾政的,王夫人不便直接下手,但她可以用探春来出这口气。
你的女儿成了我的,母女分离,难不难受?
难受也没办法,谁让她是夫人呢!
至于探春自己的感受,到底是关爱有加,还是如履薄冰,谁知道呢?
亲女儿送进宫博富贵去了,非亲生的这个自然也要发挥作用。
贾珠没了,但还有贾宝玉,王夫人培养探春,既能展现夫人的大度,留个好名声,还能在将来为贾宝玉增添助力。
探春远嫁和亲,便是如此。
一举三得,既交好了南安王府,又于朝廷有功,还让贾宝玉多了个王妃妹妹。
远是远了点,但也是一份力量。
荣国府不是探春的家,那只是一个待价而沽的交易所。
迎春,她还不如探春,好歹王夫人会做表面功夫,邢夫人连表面功夫都不做。
所谓出嫁从夫,邢夫人如此行事,只因贾赦对迎春是可有可无,漠不关心。
贾赦如此,邢夫人就如此,贾琏如此,王熙凤亦如此,夫唱妇随。
迎春可谓是集合了惜春的“父兄不闻不问”和探春的“如履薄冰”,如此便形成了懦弱的性子。
抄检大观园,探春敢打婆子耳光,迎春就不敢,她不敢惹事,事儿惹上她,她也只会躲,丝毫不敢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