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你们未来得生产摩托车。争取在五年之内,让华夏家家都能够骑的上摩托车。”

“少帅,您放心,我们正在往这方面发展,可是发动机一直无法攻克。”

李学森听到点了点头。

在这样一个一穷二白的地方,想干出发动机,有些困难。

“你们派人到军工厂取经,他们连坦克和喀秋莎火箭炮车都能做出来。生产摩托车发动机简直小意思。”

“是……”

“你们厂生产的自行车销量如何?把会计找来,我问问。”

“是……”李永久向旁边的会计招了招手。

“少帅,我们永久自行车厂,迄今为止已经生产销售了五千多辆自行车,咱们生产出来的自行车根本就不够卖的。”

“好好……你们定价多少?”

“二八大杠自行车,五块大洋一辆。绝对货真价实、物超所值。”

“少帅,我们工厂的订单,都已经排到了五年之后。就算是年产一百万辆,也得两年能生产出来。”

李学森听到点了点头:“五块钱一辆有些贵了。我们东北百姓买车,你把价格定在三块钱一辆。”

“少帅,要是定在三块钱一辆,咱们就白忙活了。

到时候,连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只能勉强维持工厂运营。”

“我给补贴。”李学森说道,“东北百姓,每买一辆车,我给两块大洋的补贴。我这两块大洋的补贴,直接给你们自行车厂。

你拿销售证明到财政局审核,审核完毕以后,我让财政局的人,按月发给你们。”

“是……可是,这样一来,大帅您就亏了不少钱。”

“我不亏,这些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麻。”

……

营口港。

一辆辆满载商品的货轮,拉着长长的汽笛声,向全国各个沿海城市运送。

短短半年之内,李学森工业园区的产品就成了华夏家家户户耳熟能详的产品。

收音机、自行车、锅碗瓢盆、生活用品、农业生产工具……

然而,李学森对此很不满意。

他知道,这些都是低附加值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