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劲儿太大了!

2003 年春晚还处在巅峰期,这时候的网络还是 2G,更没有自媒体,所以大伙儿尤其是年轻人还习惯坐在电视机前看这个“除夕档”。

赵本讪的“小品王”称号已经被大众喊出来,尤其是《卖拐》系列出来,在语言类节目里面直接封神。

诞生了许多名句:

“头大脖子粗,不是高官就是伙夫”

“同样是两口子,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没病走两步……要啥自行车?还要啥自行车?”

特别是最后这两句,后世还在说。

如果说言语类的节目冲着老赵,那么年轻一代,特别是李琦的歌迷,则是专门等着李琦的出场。

春晚总导演将李琦的节目放在第 31位,用心也确实如此。

“来了,李琦出来了。”

“什么歌?”

“《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以前怎么没有听过?”

“新歌,刚出完专辑,又带来一首新歌?”

“哥哥最棒,哇,好帅……”

李琦穿着一套汉服,准确地说是一套唐制的大红色圆领袍,上面绣着云纹,腰缠玉带,脚上踩着一双唐制的靴子。

除了第一次上春晚的时候,李琦穿着导演要求的服饰,后面两次,李琦直接要求穿自己的。

虽然春晚的舞台、妆造要比其他电视台的要夸张、艳丽一些,但其实审美上并没有多出挑,乍一眼看上去还行,等过一两年就会发现很扎眼,很土。

比如国际章,她前年上春晚的服饰就很夸张。

穿着一个马甲,露着两条胳膊,下面一条白色的裤子,乍看照片别扭,导演却觉得好看,她自己也觉得好看。

这就是时代审美的差异,李琦没有办法管别人,我自己管自己总可以了吧?

上次李琦给李氷氷、佟丽亚、赵丽莹定做汉服的时候,自己也定做了两套。

一共花了五万多。

上面图案用了缂丝工艺,所谓一寸缂丝一寸金,在古代,缂丝只能与皇家贵族相伴,最典型的就是龙宝。

除了刺绣,上面还有大量的金线,细腻而精致。

这种别开生面的穿着,一经亮相就引起现场的观众的反应。

“哇,这款式真好看。”

“这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