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地凝视着永琰,心中暗自思量。
他深知,身为帝王,肩负着江山社稷的重任。
而永琰作为潜在的继承人,必须从小接受熏陶,洞悉为君之道。
于是,他决定跟永琰讲帝王的故事。
毕竟历朝历代的帝王,无论兴衰成败,总有诸多值得借鉴之处,这些经验教训就如同熠熠生辉的瑰宝,能为永琰照亮前行的能力。
乾隆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带着永琰穿越时空,回溯到那些风起云涌的岁月,“朕今日便选两位在政治与军事谋略上极为聪慧的帝王。
给你讲讲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处事的方法。”
说罢,他略作停顿,整理思绪,脑海中浮现出两位雄才大略的帝王身影。
“第一位,朕要讲的是汉武帝刘彻。
他年少即位,彼时大汉初立,虽有文景之治的家底,可四方仍有忧患。
匈奴时常侵扰边境,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
刘彻没有坐视不管,他深知,若要保大汉长治久安,必须主动出击。
于是,他启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挥师北上,深入大漠。
这一决策,在朝中引发诸多争议,可刘彻力排众议,坚信自己的判断。
他用人不疑,给予将领们充分的信任与权力,让他们能够放手一搏。
最终,汉军多次大败匈奴,扬我大汉国威,让边疆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乾隆说得绘声绘色,眼神中透着对先辈的敬仰,不时用手比划着,模拟当年的行军作战场景。
永琰听得入神,眼睛睁得大大的,小嘴巴微微张开,仿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细节。
他忍不住插嘴问道:“阿玛,这汉武帝刘彻和刘恒爷爷是什么关系啊?”
乾隆耐心地解释道:“他们是祖孙,汉文帝刘恒为大汉江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了刘彻这儿,更是将大汉推向了鼎盛。”
永琰坐在乾隆身边,小脸因好奇而涨得通红。
他眨了眨那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奶声奶气地问道:“阿玛,那卫青和霍去病又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