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寇变本加厉的“三光政策”下,根据地陷入了极端艰难的境地。然而,军区党委领导下的抗日武工队,在大山的带领下,从未停止过抗争。他们如同一把利刃,不断刺痛着日寇的神经。
近期,武工队获取了一则关键情报:一支日伪军混合部队将押送一批重要的军用物资前往前线,同时,在他们必经之路的附近据点,关押着数名八路军伤病员。这些伤病员急需救治,而那批军用物资,无论是对于改善根据地的装备,还是缓解物资匮乏的困境,都至关重要。大山意识到,这是一场必须精心策划并全力以赴的战斗。
“同志们,这次任务可不简单。我们既要消灭日伪军,夺取物资,又要成功解救伤病员。大家都清楚任务的艰巨性,但我们没有退路,必须完成!”大山在作战会议上神情严肃,目光坚定地扫视着每一位队员。
“队长,您就下命令吧,我们保证完成任务!”队员们士气高昂,纷纷响应。
经过详细的商讨,武工队制定了一套缜密的作战计划。考虑到日伪军人数众多且装备精良,正面交锋对武工队不利,他们决定采取伏击与突袭相结合的战术。首先,在日伪军运输路线的必经山谷设下埋伏,利用地形优势给予敌人迎头痛击;与此同时,另一支小分队趁乱潜入关押伤病员的据点,实施营救行动。
行动当天,天色阴沉,厚重的乌云仿佛压在每个人心头。设伏的队员们早早抵达山谷,在两侧的山林中隐蔽起来。这里树木繁茂,为他们提供了绝佳的掩护。队员们静静地趴在草丛里,眼睛紧紧盯着山谷中的道路,大气都不敢出,等待着猎物的出现。
中午时分,远处传来了车辆行驶的轰鸣声和马蹄声。日伪军的队伍缓缓进入山谷,他们戒备森严,队伍前后都有骑兵巡逻。大山透过望远镜观察着敌人的一举一动,心中默默计算着敌人的兵力和装备。
“大家注意,听我指挥,等敌人全部进入埋伏圈再动手。”大山压低声音,通过简易的通讯方式向队员们传达命令。
当日伪军完全进入山谷后,大山一声令下:“打!”顿时,枪声大作,喊杀声震得山谷嗡嗡作响。队员们从山林中一跃而出,向敌人猛烈开火。手榴弹如雨点般落入敌群,爆炸的火光冲天而起,硝烟瞬间弥漫了整个山谷。
日伪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队伍顿时大乱。但他们很快便反应过来,凭借着数量优势和精良的武器,开始组织反击。一时间,子弹如飞蝗般穿梭,战士们身边的树木纷纷被击中,枝叶横飞。
“同志们,稳住,不要慌乱!集中火力打击敌人的先头部队!”大山一边大声呼喊,一边朝着敌人射击。队员们在大山的指挥下,迅速调整战术,集中火力攻击日伪军的先头部队,试图打乱他们的阵脚。
战斗异常激烈,双方陷入了僵持状态。就在这时,一名队员发现敌人的指挥官正在后方指挥战斗,他迅速向大山报告。大山当机立断,决定亲自带领几名队员,迂回过去消灭敌人的指挥官。
他们利用树木和岩石作为掩护,小心翼翼地朝着敌人指挥官的位置靠近。在接近敌人指挥官时,一名日军士兵发现了他们,大声呼喊起来。大山眼疾手快,抬手一枪,击毙了那名士兵。然后,他们如猛虎扑食般冲向敌人指挥官。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大山终于将敌人指挥官击毙。
失去指挥官的日伪军顿时阵脚大乱,士气低落。武工队趁机发起冲锋,与日伪军展开了近身肉搏。大山挥舞着大刀,左砍右杀,每一刀都带着千钧之力,砍倒了一个又一个敌人。队员们也不甘示弱,纷纷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与此同时,负责营救伤病员的小分队趁着日伪军主力被吸引在山谷的时机,悄然接近关押伤病员的据点。据点外的守卫并未察觉到异常,依旧懒洋洋地站岗。小分队的队员们如鬼魅般接近岗哨,在敌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迅速解决了守卫。
他们顺利进入据点,在一间阴暗潮湿的牢房里找到了伤病员。伤病员们身体虚弱,但看到八路军来营救他们,眼中顿时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同志们,我们来救你们了!”小分队队长轻声说道,同时迅速为伤病员解开束缚。
“谢谢你们……”一名伤病员虚弱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