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爱卿也主张变革?”
见范仲淹也一改常态,不像其他士大夫一样固守祖宗法制,这也让赵祯彻底吃了一颗定心丸。
毕竟,范仲淹现在俨然就是士大夫之首。
只要他赞同变法,其他士大夫就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是的,陛下。”范仲淹斩钉截铁地道。
赵祯喜出望外:“既如此,爱卿需尽快和包卿拟定方案。”
“是!三日内,老臣一定给皇上一个满意的方案,老臣这就告退。”
范仲淹离开后,便径直前往驸马府,将这一喜讯告知包拯。
“皇上这么快便决定了?”包拯喜不自胜。
因为他从来都清楚,当今皇上优柔寡断,做事瞻前顾后。
但随着年纪增长后,这一毛病似乎改了不少,从战争西夏之后,就比从前果断了不少。
显然,这一场胜利,已经让他找到了自信心,明白包拯的政治主张的正确性。
所以,这一次,才会如此果断作出决定。
这对包拯来说,实在太难得了。
作为臣子,自然不愿意一国之君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
因为这样的君主,干不了大事。
至少,历史上的赵祯,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除了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文学大家,貌似没有多少功劳。
欧阳修,苏轼之流。
在文学造诣上,无人可及,可论真正的治国才能……
说实话,包拯看不上眼。
一群腐儒罢了,动不动就是孔孟之道,儒家那一套愚昧底层百姓的论调而已。
包拯虽然在朝堂之上也宣扬孔孟之道,那是被逼无奈的选择。
政治环境不允许他不这么做。
但骨子里,他儒法道并用。
哪一套理论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他就用什么。
尤其是对皇帝,用大逆不道的话来说,他也并不是和其他腐儒一样的愚忠。
甚至谈不上忠诚。
因为他忠诚的并不是皇帝,而是这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