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包拯有异心

大宋。

垂拱殿。

边关大捷的消息传入大宋君臣耳中。

此刻,朝堂之上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

赵祯脸上的激动之情,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住。

这是大宋从未有过的胜利,从未开过的荤。

终于扬眉吐气,站起来了。

“包拯竟然在短短几个月之内,消灭了李元昊二十万精锐,了不起,了不起啊!”

“是啊是啊,我泱泱大宋,一直饱受番邦欺凌,如今总算是扬眉吐气,重振国威!”

“包大人扬我国威,功不可没啊!”

“……”

群臣议论纷纷,朝堂之上乱哄哄的一片,仿若菜市场。

沉浸在喜悦中的赵祯,却没在乎群臣的失礼。

毕竟,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的确值得高兴,值得骄傲。

赵祯道:“包卿历时仅数月,便大败西夏二十万精锐,西夏元气大伤,以后只怕是难以再恢复了,没有了西夏这个隐患,大宋今后便可安享几年太平了。”

没有西夏的掣肘,大宋就可以专心和辽国周旋了。

以辽国目前的国力,虽然让大宋忌惮,但也足以抗衡,所以赵祯现在已不是特别担心。

只要辽国得到了应有的利益,轻易不会南下,没有这个必要。

“陛下所言极是,解决了西夏这个隐患,大宋今后可以太平几年了。”群臣附和道。

看得出来,无论是赵祯,还是文臣,似乎都没有要扩张的野心,更多的是想偏安一隅。

他们的心态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各自相安。

所以,对西夏,赵祯和百官似乎也没有要继续攻打的意思,更愿意在这个时候,李元昊主动求和,俯首称臣。

只听赵祯道:“既然西夏大败,已经无力再战,不出所料的话,李元昊应该会主动求和,传旨,召包拯班师回朝。”

范仲淹闻言,眉头却紧锁起来。

似乎有什么话要说,却又欲言又止,不敢说。

赵祯见范仲淹没有表态,看着他神色不对劲,问道:“范爱卿,朕让你传旨,召包拯班师回朝,爱卿在想什么呢?”

范仲淹闻言才回过神来:“恕臣无状!启奏陛下,有件事,臣不知当不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