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修真群像文(四)

他们去哪,村长哪里打听得到?

孟良的想法,两个孩子既然有灵根,怕不是要被仙人选走,不如找个好一些的地方,“仙人不是五年来收一次徒,只要十岁以下的孩子吗?华儿和蓁蓁过两年就要被选走了,孩子在家的日子一天少一天,不得先把能教的教会,再打听打听哪里的仙人比较好?”五岁以下的小孩是不能被选走的,有那自认为孩子出色又舍不得的,藏到十岁以后,那些修真者就不要了。

[原主知道的太少,可惜。不过这样装得也像一点,能抄书的读书人,就算不能坐馆,家里的日子也不会坏到哪里去,总不能就在乡下困死了。]

孔知文知道一点传闻,但也只知道修仙者在府城给孩童测灵根,并不知道大致的势力划分,孟良这边跟他商量了一番,决定按照五行来尝试一下,一家人往东边搬。

不过在原主孟良的记忆中,这南鸿洲皆如南方气候,四季如春而少秋冬,多水而湿热,其实是大差不差的,快穿者悄咪咪卜了一卦,也都差不多,说明这大衍朝范围内应当都是同一披正道门派的势力范围,且四处隐居的妖魔精怪、隐士高人为数不少,孟良曾经就被来拜访师父的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带着教过简单的《易经》。

所以原剧情中孟灼华、孟蓁蓁到底怎么被掳去做了炉鼎,就很值得人深思了,恐怕最好的结果也是长辈身故后被拐卖遭遇了那样的事情。

一家人商量好了未来,热火朝天地安排着家里的事情。

孔知文带着孟灼华去商量价格,孟良带着孟蓁蓁在家里打理家务,年里剩下的半条腊肉都切了炒菜吃,后院的瓜菜或晒或腌,弄出来几袋子菜干、豆子和几坛子腌菜来,大多数放不住的就都趁着新鲜吃掉了。

最后这一间房连带里头打好的家具,村长家给了20两银子,两亩地是7两银子,又花五两银子买下来一头大肥猪和下蛋的母鸡,共计32两银,不算金戒指里头的百两雪花银,孟家现在总共有三十多两银子,又去县里花了八两六钱银子买来一头驴,孔知文每天回家敲敲打打用之前带回来那颗树把旧板车改造成了更宽敞的车厢。

家里的东西不多,蓁蓁和灼华两个小姑娘每天轮换着去地里给她舅帮着打下手,孟良带着另一个把被褥衣服也都洗过,晚上还要点了蜡烛抄书,终于在农忙前各抄了一本三百千1,把手头上的纸张花得差不多,墨用去了大半,就去县里换回来一两八钱银子,原本那支写秃了的毛笔也拿来烧火了。

农忙后孟家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一家四口都要去地里收割,还要回家收拾东西,一直忙活了十多天,孟家的粮食都已经收了回来,院子里晒着新收的稻谷,孔知文才同村长去了一趟县衙,更易地契归属。

“家里的六个箱子,差不多装了衣服被褥和杂物就已经满了;家里新收了千斤稻谷,之前的米面我在家里都已经做成了路上吃的炒米和饼子,都放在篮子里,粮食和菜干、种子都堆了半车厢,那些陶罐子、瓷坛子我都放在了咱俩放衣服的箱子里,不到地方你别想打开,这一路上,咱们几个差不多就坐不进车厢了,你在前头赶车,我跟两个小的坐你身边,没别的地方!”

孟良点着手指头一一数着,家里的碗筷,他的墨条砚台和书,各种针头线脑多半放在他和孔知文的两个箱子里,车厢塞得满满当当,一半都是满的,坐不进去人。

这边和村长家里交接好了房子,他们就得去县衙办路引,赶紧趁着天还早快些赶路,银两铜板和户籍都放在他身上。

“好啦,”

他们去哪,村长哪里打听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