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瞬间鸦雀无声,众人的目光纷纷齐刷刷地聚焦在温体仁身上,随后又带着几分探寻与疑惑看向弘元帝。
牛继宗顿时眉头一皱,率先挺身而出反驳道:“首辅大人此言差矣。贾琮将军在抚顺关以寡敌众,英勇无比,大破敌军,还生擒敌酋,如此举世罕见之功,若不封爵嘉奖,又怎能激励军心,又如何向天下昭示陛下的圣明与公正呢?”
温体仁微微摇头,神色依旧未改,沉稳地说道:“牛尚书所言固然有一定的道理,然而贾家已然一门双爵,若此时再给贾琮添封爵位,实乃不妥之举啊。”
“当然,贾琮立下如此赫赫战功,自然是需要给予封赏的。臣听闻其父贾赦承袭荣国府爵位,为世袭一等将军。何不让贾琮在未来承袭其父爵位时不降等,以此作为对他的封赏呢?”
“万万不可,首辅大人这岂不是要违背嫡庶传承的祖制吗?”一旁的中年男子忍不住高声说道。
“你难道不知贾赦的嫡子尚在,而贾琮仅仅是贾赦的庶子,又怎能继承这爵位呢?”
“忠靖侯此言差矣,贾赦嫡子我听闻是不学无术之徒,而贾琮此次立下如此大功,颇有荣国公当年的风范,如何就继承不了这爵位呢?”温体仁不紧不慢地回应着。
弘元帝面色沉静如水,目光在众人的脸上一一缓缓扫过,随后不疾不徐地开口道:“众爱卿所言,皆有各自的道理。贾家确实一门双公,荣耀至极。但贾琮此次立下的战功,亦是实实在在、不容置疑的。朕心意已决,封爵之事不变。”
温体仁微微一怔,刚欲再进谏,弘元帝抬手制止道:“温爱卿,朕明白你的担忧,但贾琮为国立下如此大功,若不加以重赏,又怎能让众人心服口服呢?”
“朕也在此立下一言,但凡日后有人能立下此等大功,朕绝不吝啬封赏!”
温体仁见状,只能无奈地躬身领命:“陛下圣明,臣遵旨。”
“陛下圣明!”牛继宗和史鼎齐声高呼。
说罢,弘元帝目光坚定地扫视着朝堂,大声说道:“此次抚顺关大捷,实乃我大乾之幸事。望众爱卿能够齐心协力,摒弃前嫌,为我大乾的繁荣昌盛共同努力奋斗。”
朝堂上众人纷纷跪地,齐声高呼:“陛下圣明!”